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384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教学案-专题二重温理论体系框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性质同周期(自左而右)同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结构层数相同层数增大失电子能力减弱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减弱金属性减弱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减弱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升高(O、F除外)最高正价相同(O、F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增强:H2SiO3H3PO4H2SO4HClO4碱性减弱:NaOHMg(OH)2Al(OH)3酸性减弱:HNO3H3PO4碱性增强:LiOHNaOHKOH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SiH4PH3H2SHCl减弱:HFHClHBrHI原子半径减小:SiPSCl增大:FClBrI阳离子半径减小:NaMg2Al3增大:LiNaK阴离子半径

2、减小:P3S2Cl增大:FClBrI2.元素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1)族序数周期数的短周期元素:H、Be、Al。(2)族序数周期数2倍的元素:C、S;3倍的元素:O。(3)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3倍的元素:Na。(4)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5)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在第A族()(2)硅、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线处,二者均可以制作半导体材料()(3)第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A族的强()(4)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5)气态氢化物的

3、热稳定性:H2ONH3SiH4()(6)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因而碳的非金属性强于氯()(7)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8)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9)三氟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10)第A族元素与第A族元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答案(1)(2)(3)(4)(5)(6)(7)(8)(9)(10)例1下表是分别含元素X、Y的物质性质的比较及得出的结论,其中结论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比较结论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X(OH)m比Y(OH)m碱性强金属性X比Y强B气态氢化物HmX比HmY热稳定性强非金属性X比Y强CX的

4、最高化合价比Y的最高化合价高金属性X比Y强D常温下,X(金属)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比Y(金属)的单质与水反应剧烈不能确定X与Y的金属性强弱答案C解析根据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可知A、B、D三项正确;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如Al、Na的最高价依次为3、1价,但Na比Al的金属性强(活泼),C项错误。例2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b、d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两种二元化合物Bb与c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为供氧剂Cc的原子半径是这四种元素中最大的Dd

5、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解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H和O、S可形成H2O、H2O2、H2S三种化合物,A项错误;氧与钠两种元素形成的Na2O2可作为供氧剂,B项正确;根据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知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H2S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二、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平衡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已知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入

6、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2)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3)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4)某温度时FeO(s)CO(g)Fe(s)CO2(g)达到平衡时n(CO)n(CO2)41。则该反应在此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0.25()(5)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7)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8)在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

7、,加入KCl固体,颜色变浅()(9)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10)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11)NH3的体积分数不变能说明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1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答案(1)(2)(3)(4)(5)(6)(7)(8)(9)(10)(11)(12)2识图解答下列问题(1)已知甲酸的分解反应为HCOOHCOH2OH。在H催化作用下反应历程为根据过渡态理论,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E2、E3均大于0):正反应的最高活化能是_。甲酸分解的反应热H_。写出图像中第一个

8、峰对应的过渡态表示符号:_。使用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如何?_。(2)将2 mol CH4和5 mol H2O(g)通入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压强为p1,平衡时若容器的体积为1 L,则1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若图中的p1p2,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_。(3)一定温度下,将CO和H2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CO(g)2H2(g)CH3OH(g)H0,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010

9、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15 min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和CH3OH各0.3 mol,平衡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C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填字母)。a增大CO浓度 b升温c减小容器体积 d加入催化剂答案(1)E2E3(或过渡态)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2)6.75KAKBKC(3)0.02 molL1min125不c解析(2)CH4(g)H2O(g)CO(g)3H2(g)开始/mol 2 5 0 0转化/mol 1 1 1 3平衡/mol 1 4 1 3K6.75

10、。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CH4的转化率升高,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而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故KAKBKC。(3)由图可知,CO、H2的起始浓度分别0.2 molL1,0.4 molL1,CO(g)2H2(g)CH3OH(g)初始/(molL1) 0.2 0.4 0平衡/(molL1) 0.1 0.2 0.1v(H2)0.02 molL1min1,K25。Q25K,故平衡不移动。三、电解质溶液1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气体、单质、氧化物以及难溶性盐均用化学式表示。(2)HCO、

11、HS、HSO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3)浓硫酸不写离子符号;溶液中铵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NH3,不加热写成NH3H2O;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写成化学式。(4)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一般用“”,不用“”和“”;若为完全进行的水解反应,用“=”“”和“”;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用“”,不用“”,可在难溶物后标注“(s)”。(5)多步连续化学反应,如AlCl3与NaOH,NaAlO2与盐酸,Na2CO3与盐酸,CO2(SO2)通入NaOH溶液中等,此类反应可用分步书写再相加的方法,写出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分析判断的基本解题框架步骤一步骤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

12、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指明原因。(1)任何温度下,根据水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3)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4)AgCl(s)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sp()(5)沉淀转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6)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7)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8)制备无水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9)某醋酸

13、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b,则abc(CH3COO)()(11)常温下,pH7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c(Cl)c(OH)c(H)()(12)常温下NaHSO4=NaHSO,pH1的NaHSO4溶液中:c(H)c(SO)c(OH)()(13)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14)常温下,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水的电离程度增大()(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16)0.2 molL1CH3COONa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c(Cl)c(CH3COOH)c(H)()(17)向0.10 molL1 NaHSO3溶液中通入N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