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028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选择题2023江苏南通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北半球某学生于冬至日正午时分在路边拍摄的太阳能发电的外接装置实物图,该学生测得此时光伏接收面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641。该装置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器使光伏接收面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据此完成12题。1该学生计算出该地的纬度大致为()A.3219N B2315NC.3445N D3315N2半年后该同学开始每天观察正午太阳高度,共连续观察了一个月,其变化为()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2022浙江6月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

2、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A.甲至乙 B乙至丙C.丙至丁 D丁至戊4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B CD二、综合题52023济南月考甲图为12月22日南半球某地旗杆影子轨迹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b、d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大值;a与b、a与d两线间的夹角都是11230;a与c之间的夹角为45;虚曲线为杆影端点的轨迹;该旗帜一年四季总是随风飘向东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a处的影子方向为_方,c处地方时为_时。(2)b为该地_(晨或昏)线通过时的杆影,该日当地日出时间为 _ (地方)时。(3)乙图是12月22

3、日旗杆影长和该日太阳高度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杆影长度的变化B.点的杆影特别长C.点的杆影方向指向东北D.正午太阳高度小于83.5专练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D结合所学可知,光伏接收面板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90,又有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综上可得,光伏接收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结合材料可知,当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当地纬度564123263315,D正确,A、B、C错误。故选D。2B结合材料可知,半年后时间为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4、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3315N,故6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接下来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故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3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应是图中的丁至戊,D正确,A、B、C错误。故选D。4C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减去所在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所以夏至日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错误;图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当地纬度为58N,我国最北端纬度位置约为53N,不符合,错误;图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且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为36,纬度位置为36N,符合我国的纬度范围,正确。故选C。5答案:(1)南9(2)昏4:30(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