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67254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十三中2015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解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山东省枣庄十三中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后面答题栏内)1(2分)(2014泰安)关于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2(2分)(2014东营)如图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ABCD3(2分)(2015鄂州模拟)读大洲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C洲 B、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大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

2、、多狂风 美国位于B大洲 A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ABCD4(2分)(2013鄂州)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序号是太平洋B大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三个大洲D与两洲之间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5(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6(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A西班牙,俄语B英语,汉语C俄语,法语D汉语,英语7

3、(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8(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聚落在建筑风格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这种关系的是()A中国南方平顶房屋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D中国江南地区竹楼9(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A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B经济全球化C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D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10(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非洲是当今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是()A粮食产量低,年年减产B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C耕地太少,粮食总产量少D

4、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11(2分)(2010泰安)下面是几位同学对美洲地理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小明: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开凿了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南、北美洲的界线B小玲: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C小兰: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带气候缺失D小华: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其余均为发展中国家12(2分)(2010泰安)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B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D均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资源13(2分)(2010乌兰察布

5、)图中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居民都以白色人种为主B两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C两地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D两地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区14(2分)(2010宜昌)下列世界四大长河中,名称和图序相符的是()A密西西比河、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B密西西比河、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C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D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15(2分)(2012梅州)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在我国主权领土黄岩岛附近海域骚扰我国渔船,制造事端,严重损害中菲关系读图,黄岩岛所在的海域是我国的()A渤海B黄海C来源:学+科+网东海D南海16(2分)(2012咸宁)如图是我国第六次人口

6、普查的有关结果,从普查结果分析看,说法正确的是()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老龄化加重 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 城镇人口比重大于乡村人口比重ABCD(2015枣庄校级模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据图完成1718题17(2分)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来源:学科网ZXXK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C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D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18(2分)图中字母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A藏袍是地的民族服饰B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C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D地有傣族庆典泼水节19(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下列关于

7、我国气候叙述不正确的是()A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小B季风气候显著C漠河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D气候复杂多样20(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目前我们能直接积极参与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B跨流域调水C兴修水库D淡化海水(2015枣庄校级模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2123题21(2分)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ABCD22(2分)图片代表的省区,物产有()A石油、金矿B哈密瓜、柑橘C三河牛、三河马D长绒棉、牦牛23(2分)对图片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传

8、统民居以竹楼为主B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很高D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24(2分)(2015祁阳县校级模拟)北京中关村有“中国硅谷”之称,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有利条件是()A地理位置优越B自然资源丰富C劳动力资源充足D科技力量雄厚25(2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有关滨州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黄河的中游,临黄海,有国家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B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惠民孙子兵法城、邹平的鹤伴山、滨城区的杜受田故居等C全国有名的农产品有无棣鸭梨、沾化冬枣,阳信金丝小枣等D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棉花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二、综合题(共50分)26

9、(6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读下图回答问题(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和(2)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地(3)A地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B地的气候类型为气候来源:学+科+网Z+X+X+K27(7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读欧洲西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欧洲西部除南北两侧有山地分布外,广大的中部,地形以为主,这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2)乙图基本反映了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请你简要描述其特点:(3)丙图反映出欧洲西部国家业发达(4)来往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货船,一般情况下到非洲去的货船装载的货物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而返航时装载的货物以为主

10、(5)A地区当地居民餐桌上多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原因是;B海沿岸地区园艺业发达,盛产水果的自然条件是28(10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读中国地图,回答问题(1)A是 (山脉),南侧有我国最大的盆地(2)C山脉的东侧是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有“黑土平原”之称(3)G是 (山脉),这里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4)F是 (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分界线是我国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5)B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族,其行政中心是(6)符合区域景观描述的是A山青水秀稻花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29(6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湖泊

11、众多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1)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的影响,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2)A、B、C、D、E五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最早进入汛期的河流是(填字母和名称)(3)甲、乙、丙三幅示意图中,表示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是图表示“地上河”的是图30(8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面字母所代表地理区域的名称:A D(2)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地区(填字母),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3)区域D水热资源丰富,耕地类型以为主,是我国的“鱼米之乡”(4)滨州市位于北方地区,其主要气候类型属于(5)在区域内(填字母),假如没有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将东扩,华北平原将被黄土所覆盖;假如没有太行山脉,就没有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在这里,太行山脉的作用是31(6分)(2015枣庄校级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要求材料一 科学家以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去预测未来:“到2030年左右,地球上70%的自然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灭绝,某些矿产资源枯竭,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严重缺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可怜的地球还要养活20亿的新增人口”材料二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使人类对资源过度消耗,在过去30年间人类的活动使地球上的物种减少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54%,海洋生物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