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36766678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

2、,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

3、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

4、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

5、、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6、师巡视。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

7、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

8、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设计思

9、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

10、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

11、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

12、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教材第45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操作钟表模型,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导学生观察并点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3、。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时,分针从一个小格走到下一个小格是()分,分针走一圈是()时,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1分()秒 我们已经学会了看时间,那么如何对各种时间单位进行换算呢?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页例1。 师:1时等于多少分?(学生齐答) 师:那么2时又等于多少分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想法: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分)。 师:回答得很正确,1时

14、等于60分,当把时化成分,“时”前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当把分化成时,“分”前由几个60相加组成,就是几时。1分等于60秒,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2、教学教材第5页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何计算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小组交流,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给出方法一:直接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 学生给出方法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格5分,一共15分。 学生给出方法三:因为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 学生给出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 师:同学们给出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时间我们称作“时刻”,而计算得出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