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36765721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难点工程控制方案1 通信工程1.1通信线路:1.1.1一般要求1.1.1.1通信线路包含光电线路建筑、电缆接续及引入、光缆接续及引入、电缆线路电特性检测和光缆线路性能检测以及光电缆线路的防雷接地。1.1.1.2通信线路施工前应对光电缆径路进行服复测,对光电缆槽道进行核查,确定人(手)孔位置及防护措施,并且建立施工台帐。1.1.1.3施工前,应对光电缆的接续、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1.1.2线路建筑1.1.2.1.光电缆主要设备测量到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付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1.1.2.2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检测

2、,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的规定。1.1.2.3通信线路的敷设径路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直埋方式时,其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当上下桥、护坡时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规定。1.1.2.4光电缆标桩应埋设在光电缆的正上方,接续标桩应埋设在接续点的正上方。安全防护警示牌的埋设应符合相关规定。标志应面向铁路、字迹清晰。1.1.2.5电缆敷设时,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困难地段不应小于外径的10倍;铝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电缆接续点以一个区段为单位自上行望下行方向顺序编号。光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15倍。1.1.2.6光电缆线路余留的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

3、1.2.7光电缆敷设应按照A、B端别顺序敷设1.1.3电缆接续及引入1.1.3.1电缆的接续和分歧应符合下列规定:直埋电缆接头套管应做绝缘处理并将接头加以保护。入孔内的电缆接头应防在托扳架上,相邻接头放置应错开。分歧尾缆接入干线的端别应与干线端别相对应。1.1.4光缆接续及引入1.1.4.1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收缩应均匀、无气泡。1.1.4.2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测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1.1.4.3室内光缆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光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

4、计要求。1.1.4.4接头装置应以一个中继段为单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顺序编号。1.1.4.5管道光电缆及其接头、应放在人孔铁架上予以固定。1.1.4.6光电缆接续后的光纤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不应小于0.8m,两端引入不应小于1.2m。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50mm。1.1.4.7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1.1.4.8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内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1.1.5电缆线路性能检测1.1.5.1低频四线组音频段电特性指标应符合下表:序号项 目测量频率单位标准换算10.9mm线径环阻(200C)直流/km57换算公式L0.6mm线径

5、环阻(200C)直流/km1322环阻不平衡直流230.9mm线径绝缘电阻直流.km10000换算公式1/L+L1(注)0.6mm线径绝缘电阻直流.km50004电气绝缘强度所有芯线与金属外护套间直流V1800(2min)芯线间直流V1000(2min)5近端串音衰减800HzdB746调度回线杂音计电压(峰值)800Hzmv1.25杂音测试器测量时,应用高阻挡,输入端并联阻抗等于电缆输入阻抗Z,其实测值应乘以一般回线扎音计电压(峰值)800Hzmv2.5注:1 L为音频段电缆实际长度;2 L1为电缆线路各种附属设备的等效电阻总长度;1.1.5.2对绞线电特性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项 目单位

6、标准换算10.7mm线径单线电阻(200C)/km48换算公式L(电缆长度)0.6mm线径单线电阻(200C)/km65.80.5mm线径单线电阻(200C).km952绝缘电阻M.km5000换算公式L1/L+L11.1.6光电缆线路性能检测1.1.6.1在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单摸光纤0.08dB(1310nm、1550nm)多摸光纤0.2dB1.1.6.2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值a1应满足下述公式要求:a1aoL+n+c+m(db)1.1.6.3光缆中继段最大离散发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应符合下列要求:光缆中继段S、R间的最大离散系数STM1 1550

7、nm波长不应大于-25dbSTM4 1310nm波长不应大于-25dbSTM4 1550nm波长不应大于-27dbSTM16 1310nm、1550nm波长不应大于-27db光缆中继段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STM1 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STM4 131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STM4 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STM16 1310nm、1550nm波长不应大于24db1.1.6.4 偏振摸色散(PMD)应符合设计要求1.1.7光电缆线路防雷与接地1.1.7.1光电缆线路防雷、接地的设置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1.1.7.2光电缆外护套(层)不

8、得有破损,接头处应密封应良合好。单条直埋光缆接续前、最外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KM。1.1.7.3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应做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层及金属加强芯断开,并彼此绝缘。1.2数据通信系统1.2.1一般要求1.2.1.1数据通信系统检验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性能检测与功能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1.2.1.2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1.2.1.3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1.2.1.4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过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1.2.2.1路由器检验1.2.2.1路由

9、器单机设备以太网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11.5dBmP-3 dBm(1000Base-LX );-9.5dBmP-4 dBm(1000Base-SX );中心波长1270nm1355 dBm(1000Base-LX );770 nm860nm(1000Base-SX );接收灵敏读小于-19 dBm(1000Base-LX );小于-17 dBm(1000Base-SX );10/100/1000Base-T以太网电平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 1.2.2.2路由器单机设备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满足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

10、求(GB15941)的相关规定。1.2.2.3路由器单机设备V2.4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GB6107)的有关规定。1.2.2.4路由器单机设备V3.5数据接口特性应符合数据通信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查针分配(GB9951)的有关规定1.2.2.5路由器单机设备E1接口特性应符合脉冲编码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7611)有关规定。1.2.2.6路由器单机设备技术性能和Vos应符合下列要求:端口吞吐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吞吐量下的包转发时延高端路由器:小于1ms;低端路由器:64字节IP包,时延小于1ms;512字节IP

11、包,时延小于15ms;1518字节IP 包,时延小于350ms;丢包率高端路由器:路由器轻载(端口吞吐量10%),丢包率小于0.04%;路由器重载(端口吞吐量80%),丢包率小于0.1%低端路由器:路由器轻载(端口吞吐量10%),丢包率小于0.1%;路由器重载(端口吞吐量80%),丢包率小于0.3%以最小的发送间隔发送数据流量,背对的缓存能力应保证数据转发无丢包。高端路由器由表容量应满足支持至少250000条路由。50个BGP等,5讴歌IGP邻居。7Qos策略应符合设计规定。7ACL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7路由器支持下列路由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功能:RIP协议OSPF协议BGP

12、4协议IS-IS 协议PIM-SM、DVMRP组播协议MPLS协议1.2.2.8路由器可靠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源、 处理器应该热备份,保证设备可靠工作。设备接口卡具备热拔插功能。现场软件版本更新设备可正常工作。1.2.3以太网交换机检验1.2.3.1 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物理接口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能率-11.5dBm P-3dBm(1000ase-LX )9.5dBm P-4dBm(1000ase-SX )中心波长 1270nm1355 dBm(1000Base-LX );770 nm860nm(1000Base-SX );接收灵敏读小于-19 dBm(1000

13、Base-LX );小于-17 dBm(1000Base-SX ); 10/100/1000Base-T以太网电平口通过五类非屏蔽线传输的最大距离应不小于100m1.2.3.2以太网交换机POS接口的物理层指标应满足同步网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15941)的相关规定1.2.3.3以太网交换机应具备下列功能:数据交换MAC地址学习 MAC地址学习的时间老化; 组播 地址过期1.2.3.4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不同帧长的数据包功能的数据包无丢包;转发最小合法帧间隔的数据包无丢失;64字节的数据帧吞吐量下的转发时延小于100us;丢包率小于0.01%1.2.

14、3.5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不同帧长的数据包能实现速转发;转发最小合法帧间隔的数据包无丢包;64字节的数据帧吞吐量下的转发时延不超过1ms; 二层、三层交换丢包率军为0;路由器表容量符合设计规定;Qos排队策略和拥塞控制符合设计规定;所支持的VLAN数量不小于交换机端口数量。1.2.3.6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下列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协议功能:生成树协议(二层交换机);VLAN协议(二层交换机);RIP协议(三层交换机);OSPF协议(三层交换机);GBP4协议(三层交换机);IS-IS协议(三层交换机);PIM-SM、DVMRP组播协议(三层交换机);MPLS协议(三层交换机);1.2.3.7 以太网交换机的可靠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源、处理具有热备份关键模块支持热拔插。1.2.4系统检验1.2.4.1全网路由器节点均应连通1.2.4.2路由器策略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2.4.3下列端到端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吞吐量数据时延丢包1.2.4.4 VPN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2.4.5防火墙及入侵检测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2.4.6露由收敛功能及时间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