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6764497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阳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韦应物的五言诗写得好,可是七言绝句滁州西涧其实也写得很好。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写得非常地闲静高远。“独怜幽草涧边生”,这个青草跟这个山涧真的可以说是可爱,而且还可以听到“上有黄鹂深树鸣”,可是一般的大众所追逐的都是声色犬马和功名利禄,不会注重到这样自然的美好的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带着雨声,晚上你听到雨声加上湖水,在山石上流过的声音是很急的,“急”,是雨的急,水流的急。“野渡无人

2、舟自横”,在那个没有人注意的山野之间的一个渡口的码头,有一只小船,因为今天下大雨所以那个渡船上没有人,于是小船自己就横在涧边了。一般说起来诗分成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属于感官的感受,我们看见的外界景物就是一种感官上的感受。感官的感受表现的常常是一种情趣,觉得这个景物很美,很有意思,这是人类审美过程中最初的一层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感情的感动,就是你有非常真诚的一种感情,给人一种情感上的感动。第三个层次,我以为就是感发的联想。这一类诗是超于写实、超于具体的情事以上,它使你不只是感动,感动以后给你兴发,就是给你一个引申和引发。那么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从外表上看起来,他所写的是写实的景物,可是他没有停止

3、在写实的景物之间,这首诗是很妙的,就是说在景物之间有一种不只是感官上的感受,还有一种言外的感受,有一种情致。就是说他会透过耳目的感受给你某一种心灵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不是很强烈也不是很具体,这正是韦应物诗的一个特色。(摘编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材料二: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但若以此论滁州西涧,则犹嫌未足。滁州西涧语言堪称简淡,意趣则非闲雅所能尽括。那是貌似闲雅简淡,实则满怀忧愤的格调。韦应物早已送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在写滁州西涧时,人世的不平,社会的险恶,宦海的浮沉,理想、抱负、失望、苦闷,一齐兜上心头。他不再慷慨疾呼、切直倾吐了。他将涌动于心的一切,都用那枝生花妙笔隐

4、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那里跳动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自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苏东坡说韦诗“寄至味于淡泊”,滁州西涧亦然。历来人们好将韦应物比陶渊明,但注重陶韦诗风相似者多,而深究二人气节相近者少。如陶渊明辞彭泽令千古传为美谈,那韦应物辞栎阳令也是该享令誉的。韦应物自有其不“等陶”处。建中二年,他被任为尚书比部员外郎。接到任命,他立即“摄衣辞田里”,那“华簪耀颓颜”一语,于感慨之中溢露欣喜之色,便是明证。那一段“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的闲居岁月,他并不特别留恋难舍。而这,始终是成年后韦应物思想的主流。(摘编自应德民伤心人别有怀抱韦应物解读)材料三:站在当代文艺

5、理论建设的立场重新审视“诗言志”理念,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今天我们更注重从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层面来看待“诗言志”。“诗言志”作为贯穿我国长期文艺发展实践的基础命题,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内涵,即它的核心在于指明为什么进行创作以及文艺创作主要传达什么的问题。不论“言志”曾经有着怎样的宗教仪式背景和政治伦理背景,这些都只是我们用来丰富“诗言志”理论的参照。我们当然不能忽略“诗言志”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意义,但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一个文献上的“诗言志”观念,而是仍然充满理论活力且具有很强实践指引意义的“诗言志”理念,而这必然是与当下的文艺创作活动密切相关的。其次,要注意到“诗言志”理念的丰富内涵

6、。我们认为,“诗言志”理念要在相关概念群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性、情、志在“诗言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三者统一于“诗言志”的理论框架之下。其中,“性”既是情志的产生根源,也是情志活动的底层逻辑,具有根本性,而“情”面对的是当下,是眼前所见所闻所感,具有现实性。“志”是主体对客体以及自身的超越,“志”面向身心之外,指向高远之处,具有超越性。“志”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意义,如果没有“志”,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人永远束缚于当下的局限性中。“志”,给予了人类孤独面对浩瀚宇宙的勇气,概而言之,对于文艺创作而言,可以说是出于“性”、显于“情”、成于“志”,三者缺一不可。最后,“诗言志”依然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

7、追求。“志”是文艺创作的源动力,是文艺创作的主导,也是实现文艺价值的关键。“志”体现的是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深度体认,包含着自觉的价值判断,指向的是未来的路径,它是主体意识最强烈的显现。“志”一旦形成,便有强烈的表达倾向与行动倾向。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核心在于主体在困顿之中逐渐形成了明确的人生追求,进而借创作来表达内心之志、实现内心之志,“言志”是创作主体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而“情”本身是散乱的,只有在某种“志”的引领下,才能汇聚成可以被表达、被抒发的“情感之流”,才能进入文艺作品之中。今天,我们不像先秦时期那样强调“志”所代表的政治伦

8、理观念,但“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是文艺作品必须要承载的重要使命。文艺作品不是仅仅吐露创作者内心之“志”,还要试图提高“志”的层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文艺活动都要“言志”,但“言志”至少应该是具有“诗性”追求的文艺作品的核心目标。(摘编自罗家湘、林天泉“诗言志”的理论内涵与当代意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较于五言诗,韦应物的七言诗写得更好,如他的七言绝句滁州西涧闲静高远,写景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受。B. 材料二借用苏东坡“寄至味于淡泊”的说法,认为韦应物将自己不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C. 韦应物与陶渊明二

9、人在气节上有一定的相近之处,例如韦应物曾辞栎阳令,而陶渊明曾辞彭泽令。D. 性、情、志在文艺创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情”具有现实性,面对的是当下,是眼前所见所闻所感。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材料一中,作者借助于阅读滁州西涧的丰富感受,证明诗的第三个层次不只使读者感动,感动之后还给读者一种言外的感受。B. 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滁州西涧表面上写的是闲雅简淡的实景,深层次上满怀忧愤的格调,这与材料一的作者的观点有所不同。C. 材料三的作者通过文王、仲尼、屈原、左丘明等事例,论证了传统意义的“诗言志”依然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追求的观点。D. 用材料三中的观点审视韦应物

10、的诗,可以说,滁州西涧表达了一种面向身心之外、指向高远之处、具有超越性的“志”。3. 下列诗句所言之“志”不符合积极用世的传统价值观的一项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4. 在当代文艺创作中,“诗言志”理念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 某小学的学生正在学滁州西涧,假如你是班级的语文老师,你会提供哪些赏析类学习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述。【答案】1. A 2. C 3. D 4. 内涵:“诗言志”强调文艺创作的源动力和主导,以及实现文艺价值的关键。“诗言志”理念中包

11、含了性、情和志三个要素的统一。意义:不仅要表达创作者内心的“志”,还要尝试提高“志”的层次,承载“社会核心价值观”。 5. 抓关键字词,读懂诗歌,如“怜”“急”等字的理解;从诗的三个层次入手,读出诗歌的景物美以及言外的感受;知人论世,体会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背后作者忧愤不平的心;把握风格,就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是韦诗的一大特色;比较阅读,与风格相近的陶诗作比较阅读;观照当下,读活诗歌,用古人的“志”激励自己,提升思想境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A.“韦应物的七言诗写得更好”错。原文说的是“韦应物的五言诗写得好,可是七言绝句滁州西涧其实也写得很好”,没有比

12、较“更好”。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通过文王、仲尼、屈原、左丘明等事例,论证了传统意义的诗言志依然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追求的观点”错。由原文“我们当然不能忽略诗言志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意义,但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一个文献上的诗言志观念,而是仍然充满理论活力且具有很强实践指引意义的诗言志理念,而这必然是与当下的文艺创作活动密切相关的”,目前“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可见传统意义的诗言志并不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追求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胸怀天下的阔达胸襟。B“长风破浪

13、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诗句引用典故,表现了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体现了报效国家的抱负。D“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半日闲最难得。不符合积极用世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诗言志依然是当今文艺实践的根本追求。志是文艺创作的源动力,是文艺创作的主导,也是实现文艺价值的关键”,可以归纳内涵:“诗言志”强调文艺创作的源动力和主导,以及实现文艺价值的关键。并且“诗言志”理念中包含了性、情和志三个要素的统一。由原文“文艺作品不是仅仅吐露创作者内心之志,还

14、要试图提高志的层次但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可见“诗言志”理念的意义是,不仅要表达创作者内心的“志”,还要尝试提高“志”的层次,承载“社会核心价值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以下几个角度可做参考。注意“哪些”一词,所以至少写三个建议。由材料一第一段对滁州西涧的好处的分析可知,应抓关键字词,读懂诗歌,如“怜”“急”等字的理解;由材料一第二段对诗的三个层次的阐释可知,应从诗的三个层次入手,读出诗歌的景物美以及言外的感受;由材料二原文“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但若以此论滁州西涧,则犹嫌未足。滁州西涧语言堪称简淡,意趣则非闲雅所能尽括。那是貌似闲雅简淡

15、,实则满怀忧愤的格调。韦应物早已送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在写滁州西涧时,人世的不平,社会的险恶,宦海的浮沉,理想、抱负、失望、苦闷,一齐兜上心头。他不再慷慨疾呼、切直倾吐了。他将涌动于心的一切,都用那枝生花妙笔隐含于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那里跳动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自甘寂寞而渴求用世的心”可知,应知人论世,体会平淡简古的自然景物背后作者忧愤不平的心;由材料二原文“就韦诗的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自是一大特色”可知,应把握风格,就整体风格而言,闲雅简淡是韦诗的一大特色;由材料二原文“历来人们好将韦应物比陶渊明,但注重陶韦诗风相似者多,而深究二人气节相近者少。如陶渊明辞彭泽令千古传为美谈,那韦应物辞栎阳令也是该享令誉的”可知,应比较阅读,与风格相近的陶诗作比较阅读;由材料三原文“今天,我们不像先秦时期那样强调志所代表的政治伦理观念,但志所传递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是文艺作品必须要承载的重要使命。文艺作品不是仅仅吐露创作者内心之志,还要试图提高志的层次”可知,应观照当下,读活诗歌,用古人的“志”激励自己,提升思想境界。(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沉默的人们(节选)法阿尔贝加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