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xaT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 4s 末、 4s 时、第 5s 初……均为时刻; 4s 内、第 4s、第 2s 至第 4s 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 ..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物理意义分类决定因素方向联系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速率、平均速率( =路程/时间)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无方向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 加速度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理量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一过程量vam/s2a 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 和m 决定。
与△v 方向一致0决定方向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③ v—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 用到的有 x-t 图象和 v—t 图象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v—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 率③ x-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m/sv 的大小由 v0、a、t 决定与位移 x 或△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m/sv 由 v 与 v0 决定, 而且 v a t ,也由 a 与△t 决定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由 v vv a t单位决定因素x vv v vv v vv 或定义式方向大小tt00(1)逐差法xxxxx(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点的物理意义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及”、遇”的特征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s,前进了15m,在此,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xaT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0(3) 位移—速度关系式: v2 v2112 0v(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vx 012 0(2) 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 v v0(2) 位移—时间关系式: x v t0at at 222ax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 x、v、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v v v(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t2v2 v222(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v vm nx x x m n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 及”、 遇”的特征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 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2.解 及”、 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 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2. 分析 及”、 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等;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3. 解决 及”、 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 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2.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vv(2)一段时间中间时)联立方程求解2.分析及”、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5m/s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相等,则物体一定匀速直线运动C.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1m,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m6a x(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x aT 2(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x x x x x5 4 3 2 1 9T 2(2)v—t 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 坐标系(v—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C.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1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度图象如图所示,在t时刻,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A.运动时间B.速度C.位移D.加速度1骑自行车的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项选择题1 )A.B. C. D.2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19 B.某人用 15 s 跑完 100 mC.早上 6 h D.天津开往德州的 625 次硬座普快列车于 13 h 35 min 3 )A.B. C. D.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 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5、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30 km/h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 60 km/h. )A.35 km/h B.40 km/hC.45 km/h D.50 km/h27、一辆汽车以速度 v1 匀速行驶全程的 3 的路程,接着以 v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v=28 km/h,则 v1 )A.24 km/h B.34 km/hC.35 km/h D.28 km/h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2m/s2, 它的意义是(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两倍B.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C.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在任一秒的位移都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增加2m9、不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速度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联立方程求解2.分析及”、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C.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1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10、在下述关于位移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是两个量值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理量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 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 的距离D.位移是矢量, 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B.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相等 , 则物体一定匀速直线运动C.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 1m, 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1m / sD.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