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复习中学

上传人:精****源 文档编号:36763702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复习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复习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复习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复习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课内古文复习中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陈太丘与友期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过中不至年七岁,门外戏?”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行, 相委 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之,元方入门不顾二、翻译下列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与人期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问元方:“尊君陈太丘与友期行至。 元方时,下车引,太丘舍友人惭去后乃,期日中人哉不去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2、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三、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下车引之A引人注目 B 引以为戒 C 引弦而战 D 引狼入室2. 选出下面各句中“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2 分)A.友人惭,下车引之 B. 其邻人之父亦云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3. 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又“_”_。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三) 虽有佳肴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虽 有嘉肴 ,弗 食 ,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 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卷(一

3、)咏雪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 ,公欣然可拟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与 儿女讲论文义曰:“白雪纷纷何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兄女曰:“未若。俄而所三、完成下列练习。1. 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2. 选出下列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4、 )A尊君在否 B. 待君久不至 C. 君与家君期日中 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满意 B. 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 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4. “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 ( )( 1 分)5、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 _”、 地点“_人物_件“_”_等要素。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7、文中两个以雪为

5、喻句子是_; _ 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8、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作用?二、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 “学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也。故 曰: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道困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5、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三、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虽有至道(古义: (3 )虽有至道(古义: (5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今义: ;今义:

6、) (2 )不知其旨也(古义:) (4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今义:3、本文的中心句是。本文集中论述了和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 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这个结论。4、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5、读了这篇短文,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 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四)河中石兽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沧州南,一寺临 河干阅 十余 岁,僧募 金重修,求 数小舟,曳。沉焉。水中,铁钯,寻十 于河, 二石兽并顺流下矣,棹不可得。以为余里,无迹,山门圮石兽于竟寺中, 闻之笑 曰: “ 尔辈非 木 , 岂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一

7、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沙为坎穴是 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 , 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 欤?二、翻译下列句子。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渐激渐深,至 石暴涨携之去?乃乎?”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理 ,是 。沿河求之,不亦颠一讲学家设帐不能究反溯流为确论能为众服遂物2.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

8、上,渐沉渐深耳。4. 众服为确论。5.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7.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三、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门圮于河(倒塌) B 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 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

9、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 只不过实践更重要。4、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 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_ ;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 分)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 分)答: _ _ _7、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 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4 分) _ _ _(五)智子疑邻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宋_ 有富人,天雨 墙坏_。_ 其 子 曰: “不筑_ ,必将有盗 _。”其邻人之父_亦云_。暮_而果_大亡_其财,其家甚 智_其子,而_疑_邻人之父。 二、翻译下列句子。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2、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3、其邻人之父亦云。4、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