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心得体会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6749115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贯彻《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贯彻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心得体会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取消和调整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领域33个罚款事项,其中取消16个罚款事项,调整17个罚款事项。这些罚款事项的“瘦身”,事关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不仅是惠企利民的务实之举,也释放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强烈信号。罚款是最常见的、最广泛使用的行政处罚,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严格规范处罚事项和罚款标准,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持续取消和减少罚款事项,去年,国务院取消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领域29个罚款事项,调整了24个

2、罚款事项。今年,罚款事项继续做“减法”,给各类经营主体松绑。近年来,我省也不断推开柔性执法,比如,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统计等领域相继发布包容免罚清单,公安交管、税务等部门相继推行“首违不罚”,无不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厚植经营主体发展沃土的有力实践。罚款事项做“减法”,让企业和群众有了“看得见”的获得感。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那些违反法定权限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可采取其他方式规范管理的罚款事项就应该做到应减尽减。比如,此次取消了对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逾期不缴纳行为的罚款;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等行为的罚款,调整了罚款数额计算方式;对未按规定链接备

3、案管理系统网址的行为,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再罚款。在落实国家压减罚款事项的基础上,各地也在法律的尺度内,不断体现执法的温度。今年7月1日,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就制定推出了一份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免罚清单”,共13类116项,实现了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包容审慎监管,营造了更宽松的环境。罚款事项做“减法”,并不意味着放松必要的监管,而是对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有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职能部门要优化监管路径,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经营主体合法合规经营,及时遏制违法苗头,尤其要提升安全生产、生命健康、产品

4、质量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效能。此外,要推进法治监管,按照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做出警告、通报批评等相应的行政处罚。众所周知,罚款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罚款事项在不断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乱罚款的整治力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问题屡禁不止,不仅给各类经营主体带来负担,而且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我省也在相关意见中严禁下达罚没指标,不得为了处罚而处罚。要坚持执法为民,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确保过罚相当,防止畸轻畸重。对以罚代管、过罚失当等行为,必须严肃查处,不能让各类惠企政策效果因乱罚款而削弱或抵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罚款事项接连“瘦身”,正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行政执法部门继续大力推进宽严相济、包容审慎的监管,正向指引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及时自我纠错,必定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