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9018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八年级上册(背诵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篇)一、三峡(郦道元)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三峡中极尽夸张

2、,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5.在三峡中用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7.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9.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10.举世瞩

3、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11.郦道元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猿啼”营造了凄清伤感的氛围12.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出春冬之时明净轻快、动静有致的三峡美景。13. 三峡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14.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所见的南山暮景多么令人神往;“水皆漂碧,千丈见底”,吴均所见的富春江水多么空

4、灵澄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郦道元正面描绘的三峡群山多么巍峨高峻。(用三峡中的语句作答)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作为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美景,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 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

5、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 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6.答谢中书书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7.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8.答谢中书书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9.答谢中书书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满

6、溢着陶弘景对暮鱼跃之景的喜爱与赞美。10.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自许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交代了自己夜游的原因,表现出他夜游的兴奋喜悦之情的句子:月色入户,欣然起行。3.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

7、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独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怜的朋友的句子是“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记承天寺夜游中写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友情深厚、闲庭信步的语句是: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月光如水的空灵画面。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8

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涉及四种植物的两句是“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9.寻常事物中也常常蕴含着诗意之美,但我们往往因心思沉迷于俗务视而不见,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点破其中缘由的一句话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0.记承天寺夜游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写出心境的悠然。四、与朱元思书(吴均)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9、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与朱元思书侧面写水的清澈的句子:游鱼细石_,直视无碍 。3.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高度概括山水特点的句子(全文之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与朱元思书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与朱元思书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与朱元思书中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7.与朱元思书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与朱元思书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可以净化心灵,正如与朱元思书中所说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0. 与朱元思书中写作者走在森林中的感觉的句子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五、野望(王绩)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2.东皋薄暮望,徙倚

11、欲何依。3.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夕阳下诗人隐居的清幽秋景。4.王绩野望中写出了山野之人放牧归来的热闹而温馨的场景,请写出这两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5.王绩在野望中点明“望”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6.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8.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

12、,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9.王绩野望中写出了山野之人放牧归来的热闹而温馨的场景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0.王绩野望中写近处之动态景物的两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11.人生不如意,选择且前行。有人选择消极躲避,躲进深山成一统,如王绩在诗歌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六、黄鹤楼(崔颢)1.晴川历历汉阳树,_芳草萋萋鹦鹉洲_。(崔颢黄鹤楼)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崔颢的黄鹤楼中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5.黄鹤

13、楼中描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7.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8.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9.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诗中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的诗

14、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1.崔颢在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诗表达的情感与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1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黄鹤楼空明、悠远的景象。13.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茫之感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4.崔颢的黄鹤楼中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5.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借飘荡天际的白云,表达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16.在黄鹤楼中,诗人崔颢借物是人非、鹤去楼空表达岁月难再、世

15、事苍茫之感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17.鲁迅先生前往仙台时,曾到一处名为“日暮里”的驿站。崔颢登黄鹤楼里的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以解释为何鲁迅先生“记得这名目”。 七使至塞上(王维)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4.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被赞为“独绝千古”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