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泉景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o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53KB
约19页
文档ID:367490015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泉景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_第1页
1/19

初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A. 湿衣服晾干 B. 钢铁生锈 C. 纸张燃烧 D. 食物霉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湿衣服晾干,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食物霉变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点睛】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倾倒液体 D. 过滤【答案】B【解析】【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不符合题意;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丝做导线 B. 用黄金做金箔 C. 一氧化碳做燃料 D. 氢气充灌探空气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铜丝做导线主要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B.用黄金做金箔主要利用黄金的延展性,利用的是物理性质C.一氧化碳做燃料主要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利用的是化学性质D.氢气充灌探空气球主要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利用的是物理性质点睛】4.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C. 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D. 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且大部分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的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同时,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淡水危机,选项说法不正确;B.水电解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选项说法不正确;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由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选项说法不正确5.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多数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 一旦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就不能再转化C. 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大多数溶液中的溶剂是水,正确。

B.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增减溶质溶剂的方法相互转化,错误C.固体NaOH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正确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点睛】6.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性质相对应的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性质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B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体积小于100mL分子是运动的C水电解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分子是不可以再分的D汽油挥发,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分子的体积很少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B.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故B不正确;C.水电解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C不正确;D.汽油挥发,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D不正确7.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D【解析】【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故A错误;B.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有:在不断运动,有间隔,体积和质量很小;故B错误;C.构成物质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故选D.8.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C.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 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C.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正确D.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发生改变,正确点睛】9.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原子都可以构成分子 B. 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原子不能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选项说法不正确;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离子一定带电,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电,不是离子,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选项说法正确10. 2020年疫情期间,“含氯消毒液”成为家庭必备消毒杀菌品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离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11.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气分子,化学式H2,所以表示为,故选D点睛】12. 碘-131(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而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127对人体无害碘-131和碘-127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 碘-127原子核外有74个电子C. 碘-131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 D. 碘-131和碘-127核内中子数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由汉字结构可知,碘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错误;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于碘的核电荷数为53,所以碘-127的核外电子数是53,错误;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碘-131和碘-127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故两者质子数相同均为53,错误;D.碘-131和碘-127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两者质子数相同,则中子数一定不同,正确点睛】抓住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13.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 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混合物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也可由多种元素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但一定是纯净物,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都由氧原子构成的,两者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D.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可由多种元素组成,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14.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A. H2 B. 2H+ C. 2H D. H【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元素符号既能表示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但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后不再能表示元素,只能表示原子所以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氢的元素符号H点睛】1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答案】B【解析】【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A正确;B.该元素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故B不正确;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该元素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C正确;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

故选B16. 根据如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B. 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 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答案】C【解析】【详解】铝的核电荷数为13,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是13,故A错;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含有两个电子层,故B错;根据表中信息,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C正确;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而不是镁元素失去电子,故D错17.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不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C.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质量会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不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B.对于不同溶质或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选项说法不正确;C.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析出晶体,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选项说法不正确;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氯化钠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18.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图B中由两种不同的分子,是混合物,故选B19.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