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968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5月期末练习(二模)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学校 姓名 成绩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23道小题,满分45分。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Hg 201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ANa BZn CMg DCa abc2右图为空气成分示

2、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4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果粒橙 B牛奶 C豆浆 D蔗糖水5. 下列物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 NaCl B. NaOH C. NaHCO3 D. Ca(OH)26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直接用手抓取药品 B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量取液体时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 D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物质7下列化学式能正确表示物质组成的是A氯化铜CUCl2 B硫酸锌ZnSO4C氧化铁Fe3O4 D碳酸钾KCO3 8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为 A4 B26 C30 D56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稀盐酸用于除锈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液氮用作制冷剂 D过氧化氢用于制氧气10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A观察颜色 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11. 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 g KCl温度/203040溶解度/gKCl333845KNO33164110B. 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C. KNO3的溶解度始终大于KClD. 60时,某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12下列实验能

4、达成实验目的的是ABCD目的检验碳酸盐稀盐酸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待测固体稀盐酸90mL 水10g NaCl铁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2分)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2)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14.(2分)汉语中很多成语都与化学有关。(1)“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该方法能阻断燃烧的原因是_。(2)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

5、具,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_性。15.(2分)请从15-A或15-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5-A计分。15-A15-B(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下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填“1”或“2”)。(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1)潜水时需要氧气,说明氧气能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16.(3分)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矿石,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孔雀石(绿色) 朱砂(红色) 赭石(褐色) 绿松石(青绿色) Cu2(OH)2CO3 HgS Fe2O3 CuAl6(PO4)4(OH)85H2O(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6、_种元素。(2)赭石还可以用于炼铁。其主要成分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3)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A. 孔雀石有可能用于炼铜B. HgS中S和Hg元素的质量比为32:201C. 上述天然矿石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科普阅读理解17(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新鲜的水果人人爱,但关于水果保鲜有很多传闻,现从科学角度对传闻进行解读。传闻1:给橙子打蜡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胁,往橙子上喷液态石蜡是对付霉菌的有效方法,虽然用在食品工业方面比较奇怪,但是对橙子非常适合。橙子外皮一般不作食用,石蜡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不大量摄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传闻2:给荔枝泡药水荔枝素有“一日色变

7、、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是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这样浸泡过的荔枝保质期可延长至715天。传闻3:香蕉是催熟的乙烯(C2H4)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很少的乙烯就能让香蕉迅速成熟,而成熟中的香蕉又会不断地产生乙烯,因此熟香蕉的贮藏期很短,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为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控制乙烯的浓度,国际通行做法如下图所示。运输储藏采摘出售低温、CO2乙烯催熟高锰酸钾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3-2014)

8、,合理使用乙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人认为乙烯是一种激素,吃了用它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它和动物激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作用机理也不同,对人体并不会起作用。标准中部分水果的乙烯最大残留量食品苹果香蕉猕猴桃哈密瓜葡萄蓝莓最大残留量(mg/kg)5221120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水果已有心得。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水果变色腐烂发生了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荔枝保鲜剂中柠檬酸的作用是_。(3)按照国家标准,猕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残留量为_ mg/kg。(4)香蕉采摘后,维持低温、充入

9、CO2和使用高锰酸钾,会使乙烯的浓度_(填“提高”或“降低”)。(5)下列有关水果保鲜及食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石蜡能延长橙子的保质期B.温度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C.儿童性早熟跟食用催熟香蕉等水果有关D.合规使用化学方法水果保鲜不会对人造成危害生产实际分析18.(4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等(1)在发动机内的高温条件下,氮气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成污染物NO,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氧原子氮原子 反应前 反应后(2)在氧化催化转化器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3)尿素CO(NH2)2溶液热分解时的反应方

10、程式如下:CO(NH2)2 + H2O 2NH3+ CO2若消耗60 g尿素,可以产生NH3的质量为_g。(4)从SCR催化转换器中排出的气体中有N2。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A.SCR催化转换器可能将NH3和NO2转化为N2B.无污染的排出气中只有N2C.进入SCR催化转换器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2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 (2分)“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1)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2)步骤的名称是_。20.(2分)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若溶液是稀盐酸,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所用的金属可能是_。A. Mg B. Zn C. Cu

11、D. Ag(2)若溶液是CuSO4溶液,金属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21.(3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1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中,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 。22.(3分)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研究CO2的性质。浓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1)实验室制取CO2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若要检验CO2,活塞K应_(填“打开”或“关闭”)。(3)加入药品充分反应后,若向中加入足量稀H2SO4,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科学探究23.(5分)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魔术时发现,若向某种红色饮料中加碱和亚甲基蓝(一种化学试剂),混合振荡后,饮料先变成蓝绿色,静置后逐渐变成黄绿色。【提出问题】加碱和亚甲基蓝后,红色饮料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查阅资料】.该饮料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亚甲基蓝呈蓝色,溶于水可形成蓝色溶液。【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实验1 初步探究饮料变色的原因。编号1-11-21-31-41-5实验10滴蒸馏水10 mL饮料10滴稀盐酸10 mL饮料10滴NaOH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