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957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教师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一)(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为进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甲舟中【宋】范仲淹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乙宝元初,元昊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袶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张唐英范仲淹传)丙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

2、闻,富粥时在枢府,议欲诛伸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粥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王稱范仲淹传【注】扣弦: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元昊:人名,即李元昊。俾(b):使。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醵(j)钱:筹钱。1阅读舟中一诗,完成(1)(2)题。(1)同样写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月影比作玉璧,本诗将月比作“_”。(2)“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宥”有四个义项(下图),丙文中“仲淹欲宥

3、之”“宥”的意思是_(填序号)。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嘉而从之虽有嘉肴B具牛酒百废具兴C贼悦,径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仁宗从之战则请从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1)乙文中“贼闻之”的“之”指哪件事?(2)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答案】1(1)珠(2)示例:微风轻拂水面,波澜不兴,明月似有情意,伴随船儿前行。这两句诗营造了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23C4(1)范仲淹奏请兼管延安军,挑选将领,训练精兵。(2)面对盗贼横行,晁仲约不战不守,反而筹钱招待并厚赠他们,按法令应诛杀。5示例:文学上,富有才华和审

4、美情趣。军事上,富有谋略,当元昊叛乱时,他选将练兵,采取一系列措施,令叛军不战而退。政治上,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当元昊叛乱时,他主动请缨;当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时,他主张宽恕,活用法度。【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1)由诗句“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可知,诗人是写的月亮就如珍珠一样,闪耀,诗人在舟中扣弦而歌,表达出诗人对于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2)这两句诗的大意为:湖面上吹来微微的风,明月跟随者船行走。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展现出诗人心中的舒适惬意。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仲淹欲宥之:意为范仲淹想要宽恕他;宥:宽恕。所以选。3本题考查字词意思。A.嘉:夸奖/美好的;B.具:具备/都

5、;C.去:同为“离开”;D.从:顺从/跟从;故选C。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由乙文“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可知,“贼闻之”听说的这件事指的是“范仲淹训练精兵”。(2)由丙文“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可知,是因为晁仲约在出现盗贼的时候,没有积极抵抗,反而想着怎么招待盗贼,按律当斩。5本题考查人物的分析。由诗歌舟中的拟人修辞运用可知范仲淹的文学功底;由乙文“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可知,范仲淹在军事方面也是很有训练兵士的能力;由丙

6、文“粥时在枢府,议欲诛伸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宽容大度又很仁慈的人。【参考译文】乙文:宝元初年,元昊叛变,当时延安刚刚被围困,朝廷选择将领,大家都不愿意去。范仲淹请求带领延安的军队等待敌人到来,皇帝赞许并且听从了他的。总共阅兵一万八千人,选择六个将领带领他们,日夜训练,成为精兵。敌人听说,就开始警戒说:“不能打延安的主意了,现在这范仲淹心中自有几万兵马,不像范雍好欺负。”“大范老子”就是范雍。范仲淹还在清涧旁建城,开拓田地,招揽少数民族,并且让各个军队养精蓄锐,来和敌人相对抗。丙文:恰逢盗贼在淮南作乱,掌管高邮军的晃仲预料无法抵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

7、酒菜去欢迎慰劳,并且都送给贼兵。盗贼很高兴,就走了。事情传开以后,富弼在枢密院,提议处死晁仲约,以示军法严正。范公想原谅他。富弼说:“盗贼横行,守护的大臣不能抵抗,守不住,而使百姓凑钱给他,按照法律是要杀的。”范公说:“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事情有可宽恕,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从了范仲淹的话,仲约因此免于一死。(二)(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阅读陈继儒漫游潇溪(今嵊州下王镇小溪村)所作胜游记,完成后面小题。胜游记明陈继儒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行一舍

8、许,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方眺览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之民也。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忽一童子把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宰鸡款予。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觌其貌,骯髒矍铄;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务,谈道则奥彻玄微。猗欤休哉!真世不易觏者也。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成四韵以纪胜概,云: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云山纵意权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

9、扇,自在溪边五柳阴。韵成东白,主复延余就席,载续四韵:风尘鞅掌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主宾话别,束装就道。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注释】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爵、斝ji:古代酒器。觌d:见;骯髒kng zng:刚直,不屈不挠。猗y欤休哉:多么快乐啊。觏gu:见,看见。爰yun:于是。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权:姑且,

10、暂且。五柳: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鞅掌:繁忙,劳累。6根据语境推敲加点词的意思。方眺览间 ( )诚葛天民之民也 ( )忽一童子把竿垂钓 ( )主复延余就席 ( )7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主 席 陪 话 者 即 向 之 策 杖 老 翁 也 一 唱 一 酬 觥 筹 交 错。8阅读文章,完成鉴赏。 “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一句,让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1)“_,_”,还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 这些联想到的诗文,可以帮助我们读出陈继儒这两句诗的意境特点:(2)_。 作者用词也很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茅屋疏篱一径深”的“深”。 作者说“爰成四韵以纪胜

11、概”,可见这四韵是对前文潇溪游的记录。所以鉴赏这个“深”字、除联系诗句外,还可结合前文的相关描写。我来鉴赏“深”:(3)_。9“潇溪”因何被陈继儒视为“胜地”?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6看,观看 确实,的确 握,持,执 邀请7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明一酬/觥筹交错。8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宁静(恬淡闲适、恬静自然、清远静谧) “深”点出了小径“幽深”的特点,可见周围草木茂盛,与前文描写的峰峦叠翠、古木葱郁相呼应,展现出自然的静美;“深”有远离尘世的隐逸之感,呼应了下句的“门无车马”,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9潇溪之“胜”在于景

12、美,潇溪青山秀丽、绿水潆绕、古木葱翠,远离喧器,仿佛是人间仙境:潇溪之“胜”在于人美,童子器宇不凡,大方守礼,老叟精神矍铄,智慧通达,逍遥山径,自在闲适;潇溪之“胜”在于民风淳美,作者偶至潇溪,得到徐以圣祖孙盛情款待,宾主尽欢,可见此处民风淳朴。潇溪景美、人美、民风淳美,故作者视之为“胜地”。【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正在向远方眺望之时。览:看,观看。句意:确实如葛天氏时的百姓呀。诚:确实、的确。句意: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拿着鱼竿垂钓。把:握,持,执。句意:主人又邀请我上宴席。延:邀请。

13、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意思是“坐在主席上陪我说话的,就是刚才那个拿着手杖的老者。彼此间一陪酒,另

14、一酬谢,一时间大家饮酒尽欢,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故知,“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这是三个分句,需停顿。而“席陪话者”与“即向之策杖老翁也”,又构成主谓关系,需停顿。于是可停顿为: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8本题考查理解联系能力。前五空:“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写的是居室外环境之雅,没有世俗之人打扰。这与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雅),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世俗的清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联系上面分析,可知,这里的的环境是:清幽宁静(或是恬淡闲适、恬静自然、清远静谧)的。第六空:联系前文“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可知,小径的处于峰峦叠翠、古木葱郁之中,自然的静美能很衬托出小径“幽深”。用“深”点出了小径“幽深”的自然环境特点;联系下句“门无车马绿苔侵”可知,这里的“深”,是隐士深藏山中。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可知,潇溪之“胜”在于景美,潇溪青山秀丽、绿水潆绕、古木葱翠,远离喧器,仿佛是人间仙境:从“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遇一矍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