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8181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学生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23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节选自核舟记)【乙】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选自梦溪笔谈)【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选自九章算术)革:去了毛的兽皮。矢服:装箭的盛具。虚:空。附:附着。纳:收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罔不因势象形因:

2、_(2)则皆闻之闻:_(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视:_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B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C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贻余核舟一。(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4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5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023山西中考】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十年春,齐师伐我

3、。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6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_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_的谦恭引发诸

4、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7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_,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_,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8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_理解:_9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

5、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2023安徽中考】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

6、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节选自王拯媭砧课诵图序)注先妣:已去世的母亲。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流辈甚称其贤称:_(2)嘉树荫之嘉:_(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持:_(4)稍逐于嬉游稍:_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树 根 安 二 巨 石 一 姊 氏 捣 衣 以 为

7、砧 一 使 拯 坐 而 读。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13【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2023云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8、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乙】魏庞共与太子将质作为人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9、“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也”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节选自群书治要)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私我也(2)时时而间进(3)今邯郸去魏远于市(4)愿王察之也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16邹忌对身边小事观察得出的结论,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7【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

10、的魏王,在处事的风格上有何不同?【2023广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11、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

12、根且拔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蚤:同“早”。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1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是犹秋蓬。21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

13、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22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2023新疆中考】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2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

14、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B行拂乱其所为乱:扰乱。C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D征于色,发于声征:征服。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5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观点。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D孟子的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特点。【2023天津中考】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