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8173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兰德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初三化学试题中*国教育出版#网一、选择题 (本题1-20小题各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题答案】【答案】C【解析】www.zzst%e*【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和草木生长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只要功夫

2、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燃烧,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来源:#zzstep&.c%o*m2. 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 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B.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C.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D. 利用化学可以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2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A.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故选

3、项说法正确。C.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选项说法正确。D.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3. 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密封性。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仪器是A. 广口瓶B. 锥形瓶C. 滴瓶D. 集气瓶【3题答案】【答案】B来源#:中教网%【解析】【分析】【详解】A.广口瓶瓶口内侧进行磨砂处理。B.锥形瓶没有进行磨砂处理。C.滴瓶滴管及瓶口内侧进行磨砂处理。D.集气瓶瓶口上部进行磨砂处理。故选B 4.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

4、转化为淡蓝色液体 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难溶于水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用于气焊、气割来源:z#zstep&.%com高原缺氧是因为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该同学归纳正确的是:A. B. C. D. 【4题答案】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氧气加压降温可以转化为淡蓝色液体,正确;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正确;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用于气焊,气割,正确;在高原区,人们容易缺氧,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而不是因为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低于21%,错误;故正确,故

5、选B。www.#zzst&*e5. “空气污染指数”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A. SO2 O2 NO2B. SO2 CO2 NO2C. SO2 N2 NO2D. SO2 CO NO2【5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故选D。6. 装满空气的某集气瓶里,含有氧气5L,由此可推断该集气瓶的体积为A. 5LB. 10LC. 25LD. 20L【6题答案】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分析】来源:*&中%教网【详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

6、之一,含有氧气5L,则该集气瓶的体积为,故选C。7. 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 液态空气B. 稀有气体C. 自来水D. 铁水【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D.铁水是液态的铁,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故选D。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来源:z&%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中国%*教育出版网【8题答案】【

7、答案】C【解析】【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中国#教育出版网&%【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9.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

8、理的是 A. B. C. D. 来源:zzstep*%.&com【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A表示分子变大了,错误;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错误;B表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故选B。10.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10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

9、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11.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

10、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 大于6毫升B. 小于6毫升中国教&育#出*版网C. 等于 6毫升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11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说明一开始液体的体积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12mL,故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6mL。故选A。【点睛】1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刚产生气体时,试管内剩余固体种类A. 2种B. 3种C. 4种D

11、. 5种中国#教*育%出版网【12题答案】【答案】B【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刚产生气体时,试管中有没有反应完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的,故有3种物质,故选B。13.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c代表氧气B. t2时刻,O2开始产生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1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锰可以做催化剂,同时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

12、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判断图中a:氯酸钾,b:高锰酸钾,c:氯化钾;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起催化作用物质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随着加热反应进行其质量先增大,直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质量保持不变。故选C。14. 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集气瓶中灌的水B. 集气瓶中灌的水C.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D.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来源#:*zzste&【1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时,先向集气瓶中灌入瓶容积3/4的水,瓶中的空气约占瓶容积的1/4,再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氧气后,就

13、收集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故选B。15. 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烧杯 试管 酒精灯 石棉网 试管夹 铁架台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 B. C. D. 【15题答案】来源*:中&#教网【答案】A【解析】【详解】要加热150mL的液体,试管的容积较小,适合加热少量的液体,加热大量液体应该用烧杯,烧杯的底面积较大,灯焰小,会使烧杯受热不均,需要加垫石棉网,试管夹是用来夹试管的,而烧杯需要放在铁架台上加热,故使用的仪器为。故选A。16.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

14、当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温馨提示:可燃物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把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A. 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 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 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D. 容器内径相等,易推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16题答案】【答案】C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改进装置后,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可以节约药品,不符合题意;来源&:中教*#网B.该装置比较简单,可以减少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不符合题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磷比红磷着火点低,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容器内径相等,易推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zste&p%#.com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来源:#中教*&网C.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D. 分子有时候是不运动的【17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