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574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1(2分)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解决了14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油脂B蛋白质C维生素D糖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分析

2、】A.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瓶口要紧挨着,据此解答;B.滴管不能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据此解答;C.根据正确添加酒精的方式解答;D.给液体加热时,先要上下移动预热,据此解答。【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图中操作正确,故正确;B.滴管不能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C.添加酒精时,把灯帽摘掉,将灯芯向上提起,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图中操作正确,故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先要上下移动预热,再在火上来回移动,目的是要保证受热均匀,以防止试管炸裂,故正确。故选:B。

3、【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3(2分)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C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D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分析】A.根据金属的存在形式分析;B.根据生铁和钢的成分分析;C.根据铝的特性分析;D.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分析。【解答】解: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极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A说法正确;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故B说法错误;C.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

4、膜,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故C说法正确;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2分)稀土元素钐(Sm)可用于制作中子吸收剂,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钐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2B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C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0.4D钐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B.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D.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

5、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解答】解:A.钐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2,该选项正确;B.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该选项正确;C.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0.4,该选项正确;D.钐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5(2分)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MnCl2BClO2CMnCl4DHClO【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

6、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是MnCl2。故选:A。【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是关键。6(2分)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H2O反应B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C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D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取样,将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中【分析】A.根据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C.根据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溶解性,进行

7、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用于制备Cu(OH)2固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Ba(NO3)2溶液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氯化钾,再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8、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2分)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B将t2甲溶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甲中所含的水的质量比乙少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

9、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没说饱和溶液质量,不能计算溶质质量,故A错;B.将t2甲的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没说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错;C.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含有的水少,溶解度小的含有的水多,乙中含有的水多,从t2降温至t1时,水的质量都不变,所以甲中所含的水的质量比乙少,故C正确;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10、,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分)“低碳生活”是人们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而采取的措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B多种植物,保护森林植被C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D积极开发氢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分析】“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

11、答】解:A.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多种植物,保护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积极开发氢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

12、生活中去。9(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与锰熔合成钢B试管破裂C铁矿石冶炼成铁D测量水的温度【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铁与锰熔合成钢,只是将其熔合在一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试管破裂,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铁矿石冶炼成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测量水的温度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

13、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0(2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冰箱中的异味,用活性炭除去C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D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判断。C.根据防触电的原则判断。D.根据回收废旧电池进行解答。【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吸收多少一氧化碳,不能防止中毒,故A错误。B.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C正确

14、。D.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1(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等B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圆规、游标卡尺等C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CO、CO2等D常见的胃药成分: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等【分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组成的;B.根据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来分析;C.根据物质是否具有还原性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溶液中含有溶质与溶剂

15、,合金中也含有多种物质,因此空气、溶液、合金均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而不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B错误;C.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C错误;D.氢氧化钠虽然显碱性,但是氢氧化钠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难度不大。12(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会受温度影响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分子很小C湖面上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运动D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AABBCCD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