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314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一二三四五得分第一部分(15题 26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1)鸟宿池边树, 。(题李凝幽居)(2)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3)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4) ,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5)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舜发于畎亩之中)(6)余立侍左右, , 。(送东阳马生序)2. 按音写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1)居里夫人

2、受了事业的强烈吸引,没有闲xi 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利益。(2)2018年3月14日,朋友圈中疯传一个消息:科学狂人霍金()猝然长逝,科学迷一定也还记得,这一天同时是爱因斯坦诞辰139周年。(3)习习凉风夹带着荷花的清香袭来,一种不可mng zhung 的惬意感弥漫全身,他()祈盼着时光能慢一些,再慢一些(4)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原因是因为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B. 人世间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最崇高、最纯洁的,

3、莫不过于师生情谊。C. 她用尽心思给我引路,因为她明白,孩子的心灵和小溪一样,还需要山涧泉水来补充,汇合成长江大河。D. 在出发前,堂吉诃德尽力置备了圆盾牌、头盔、衬衣和一位叫桑丘的仆人。4. 下面选项中对标点符号的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此后回想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藤野先生)中的叹号表示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人)中的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C.“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

4、为就是他哩。”(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从中可看出父亲紧张的心情。D.“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小时了了)中的问号表示疑问。5.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回答下列问题。(7分)(1)“仁”为会意字,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亲也;从“人”从“二”。战国时期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仁”的观点,主张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世称“ ”。(1分)(2)下面一则材料中包含了什么成语?请写出来并解释。(2分)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唯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 (3)结合“仁

5、”字的解释,翻译下面的一句话。(2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4)“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设计两项语文实践活动。(2分) 第二部分(617题 44分)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下列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B“角声满天”从听觉角度描写,写出战争的规模。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

6、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从“半卷红旗临易水”一句可以看出战事的紧张状态。7.最后的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12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7、点的词。(4分)(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往之女家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贫贱不能移 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含义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正位 B.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原因是他们“一怒而诸侯惧”。B. 孟子认为像妇妾之道那样,以顺从为原则,是真正大丈夫所应遵循的。C.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还应该遵循“仁”、“礼”、

8、“义”等道德准则。D.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一般都住在最宽广的住宅里。三、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第12题。(7分)【甲】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抓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他跟一个拼老命的家伙扭打在一起了。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而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我不太清楚自己的双手到底干了什么,只听得他骂我“耗子!耗子!”一面杀猪似地嚎叫着。【乙】他急忙伸出手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没有摸到我。“这是谁?”他问,好像竭力想用那双失明的眼睛看一看似的,多么徒劳而痛苦的尝试啊!“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专横地

9、大声命令道。“你还想喝水吗,先生?杯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12.两个文段均出自,作者是 ,两个文段中的“他”分别指 和 。原著中主人公最让你欣赏的特点是什么?试举出原著中的具体事例说明。(7分)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314题。(8分)读书是一种“遇见”赵畅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所欲求者”就是不仅选择那些契合自

10、己兴趣爱好和助于功课长进的书籍,更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这样的“遇见”才不会损耗你的时间和精力。交友应遍及五湖四海,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当年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兼收并蓄,打通文理。吴宓、金岳霖等能用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疑问。梁启超先生作王荆公时,为搞清楚

11、王安石新政的真相,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笔记数十种。在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把发现的谬误一一进行审辩,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是为读书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读书则更有所得。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一直弄不明白巴人地盘扩大的真正原因,直到那次在三峡旅行时对巨大盐场的探寻和发现,才终于茅塞顿开。可见,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对书本知识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13.请将本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每空不得超过5个字)(4分)读好书 读行合一14.“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作者曾引用这句话证明文中的观点,如果把这句话还原到文中,你认为应该放在第几自然段?请简要陈述理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