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8120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八本试家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

2、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 ”改为“_”。2“贫瘠”中“瘠”的读音是“_ _”。3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4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在下面。【答案】1因为虽然2J3座4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解析】1。考查词语运用搭配。从“偏僻”“贫瘠”与下句“吸引着这么多人”前后语句之间语义转折,所以应改“因为”为“虽然”与后面的“但是”一词相搭配。2考查识字能力。注意与“脊”在字音上的区别。3考查书写。“坐”是动词,“座”是量词。4考查语法。“设想”与“猜测”语义重复,需要

3、删去一个。5.古诗文默写(7分)(1),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回首历史,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抱着,的决心,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句子填空)(5)“,”,疫情期间老师们以最大的诚意、最艰苦的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歌。(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句子填空)【答案】【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暂凭杯酒长精神箫鼓追随春社近(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

4、,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暂”的书写,汗青、蜡炬”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富贵不能淫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下列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 鹏之徙于

5、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7.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8.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

6、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B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因为。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D第一个“焉”,怎么;第二个“焉”,在那里。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分析正确。D项中“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比喻论证;分析

7、不正确。8.【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解析】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爱国重义来表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二) 阅读下画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范宣律己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

8、,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祥邪?”范笑而受之。(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范宣:字宣子,东晋名儒。挑:挖。洁行:品行高洁。韩豫章:韩伯,字康伯,东晋玄学家,曾任豫章太守。裈(kun):裤子。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限1处)(1)韩豫章遗绢百匹(2)范笑而受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答:11.选文中写范宣“不受”“复不受”“既终不受”有什么作用?答:9.【答案】(1)韩豫章/遗绢百匹(2)范/笑而受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

9、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的停顿有误,应该在主谓之间停顿,即:宣/洁行廉约。10.【答案】不是为痛,身躯、四肢、须发、皮肤,不敢损毁伤害,因此才哭呢。【解析】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非(不是)”“载(坐车)”“裂(撕)”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1.【答案】突出范宣品行高洁,为人廉洁节约。【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因伤了手指头有违孝道而大哭,说明范宣孝敬父母;拒绝接受韩豫章赠送的绢,说明他廉洁;在被揭穿家庭困窘至极的真相后接受微少而诚挚的赠

10、绢,说明他生活节俭,对自己要求严格。参考译文:范宣八岁时,(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痛,身躯、四肢、须发、皮肤,不敢损毁伤害,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为人廉洁俭约,(有一次,)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像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接受。后来韩康伯与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二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妻子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最是书香能致远勤廉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

11、读书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

12、充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阅读研究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以及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日益完备,传统阅读资源与新兴数字化阅读资源相互补充,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养料。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的出版发行,增进了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中国好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过程中,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用耳朵“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读书新“姿态”。虚拟阅读设施与实体阅读设施相补充

13、,个人阅读与群体阅读相交融,_不断拓展的载体和业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阅读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具体权益。从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到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阅读服务,让阅读蕴含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触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保障不同群体阅读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各个群体的阅读门槛,推动阅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均享、人人乐享的选择与习惯,也可为全民阅读注入更为扎实而深厚的人文内涵。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传递书香、传承文明,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

14、,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保障“有书读”,到夯实硬件基础、利用技术优势确保随时随地“读好书”,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爱读书”,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在“全”上做文章,更要在“细”上下功夫。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1日,有改动)12.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最是书香能致远。B.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C.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

15、我的阶梯。D.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13.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答:1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答:【答案】12. C13. 示例: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相结合。14.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解析】12.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