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7979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样题2023年1月(说明:本试卷共三个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共120分)温馨提示:做题前,请先认真审题,明白题意,然后再做题,养成一个认真审题、细心做题的好习惯。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美观、不乱涂、不乱画、不乱贴,保持卷面整洁,做到书写姿势正确,养成一个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为了不影响你的网上阅卷成绩,请用黑色碳素笔色书写,养成一个做题用黑色碳素笔色书写的习惯。一、古诗文积累(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1. 请将南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2. 依据课文填空。(1)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河流大野犹嫌

2、束,_。(谭嗣同潼关)(3)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其一)3. 根据提示默写。(1)诫子书中表达诸葛亮淡泊明志的理想的千古名句是:_,_。(2)在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的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汇融合的诗句是:_,_。(二)(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小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杜荀鹤出身寒微,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无人赏识,屡试不中,报国无门。4. 本诗中“刺”、“出”二字用极妙,请分析妙在何处?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3、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素:白

4、色的。缁(z):黑色。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身亡所寄 亡: (2)因往晓之 晓:(3)衣素衣而出 衣: (4)子无扑矣 扑:7.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终日在天中行止B. 其人舍然大喜C. 衣素衣而出D.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8.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9. 杞人为什么会产生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的想法呢?10. 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10分)阅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

5、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

6、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1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一个_的人。有道德 有益于人民 纯粹 脱离了低级趣味 高尚A. B. C. D. 12. 请概括选文第一段主要观点13.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

7、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14. 如果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肯定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歪儿冯骥才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

8、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啪”地将罐儿叮里当唧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像是父子俩。他母亲是苏州人,40岁才生下这个有点畸形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天天都听到她用苏州腔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

9、。也许这“歪儿”更像他的模样。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

10、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操着纯粹的苏州腔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

11、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

12、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15. 文章记叙了一个因游戏而发生的风波,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或态度)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叙述“踢罐电报”游戏的玩法。16. 第段中极力渲染“我”在嬉戏中的迅猛威严,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17. 第段中划线句子“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

13、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写出了歪儿把铁罐扔下来。歪儿为什么要把罐子扔下来?这一细节表现了歪儿怎样的性格特点?18. 第段“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独句成段,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19.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对全文的结尾句“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的理解。(三)(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长途跋涉的肉羹林清玄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

14、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问,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