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7959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反馈练习八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读经典诗词,积累名篇佳句。漫步古诗苑,观万千景象,感万种情思:“芳草鲜美,_”是桃花林花草的纷繁美好;“潭中鱼可百许头, _”是小石潭潭水的澄澈透明;“_,_”是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宏伟妙景;“_, _”是王勃笔下时空难阻的真挚友情;“_,君子好逑”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青青子衿,_”是思念者的恋歌;“微君之躬,_?”是劳役者的悲歌;“黄发垂髫,_”,是桃花源中老幼幸福生活的欢歌。【答案】 落英缤纷 皆若空游无所依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窈窕淑女 悠悠我心 胡为乎泥中 并怡然

2、自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缤、涵、涯、窈窕、怡”这几个字词的书写。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是最佳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我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时,可以尽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_;可以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_;也可以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_。也可以震hn(A.撼B.

3、憾)于安塞腰鼓那抹黄土的热烈,在大自然中我们不再迷茫怅(A.chngB.chng)惘,寻到了精神的依托。而当我们人类破坏大自然时,一切的美好都将甲(A.销声匿迹B.戛然而止),人类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乙(A.湮没B.淹没)。(1)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乙_(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宁静和欢愉精神归宿闲适淡远A. B. C. D. (4)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句式杂糅的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答案】(1) A B(2) A A(3)C(4)示例

4、一: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示例二: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佳的途径。【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震撼:震动;摇撼。读音zhn hn。故选A。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神。读音chng wng。故选B。【小问2详解】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及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分析作答。第一组,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根据语境,要说明美好事物的消失,故应选“销声匿迹”。故选A。第二组,湮没:被掩盖;埋没。淹没:(大水)漫过;根据语境说明的是人类的结果,故用“湮没”适合。故选B。【小问3详解】考查衔接与排序。

5、第一空,根据“悠然见南山的”可知,此处对应的景色为“闲适淡远”;第二空,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可对应找到“精神归宿”;第三空,根据“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可知,应该对应“宁静和欢愉”。故C项正确;故选C。【小问4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本句子是“离不开什么”与“是什么”这两种句式的杂糅。运用其中一种句式即可。故可改为: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或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途径是生态文明教育”。3. 学过诗经二首之后,老师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进行组合阅读。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老师建议原因(理由)。【答案】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

6、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将这二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汉之前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 春秋三传、 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 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因为这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应适合选择性阅读。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也是中国古典

7、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也都是古代文学巨著。这两篇都与诗歌有关。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起源,将这两篇联系起来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汉代以前的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据此整合分析作答即可。二、阅读(65分)(一)(6分)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

8、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B. 全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 本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D. 本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却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5.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个诗句中地点的变换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答案】4. D5. 地点的变换,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的感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

9、句鉴赏。D.“接描写了伊人”表述有误,诗中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通过对伊人的寻觅,来展现伊人的美好与不可得,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伊人”;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鉴赏及主旨情感。结合诗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说明伊人位置在不断变化,追寻之路不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在结合“溯洄”“溯游”可知一会儿逆流而上,一会儿又顺流而下,可见追寻之路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因而描绘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飘忽不定的形象。“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写出了主人公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表现了追求目标的可望而不可及。“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描述逆

10、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写出了主人公连续不断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因而可知此诗写追求所爱而不得的惆怅与苦闷之情。(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

11、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节选自石涧记)【注】亘(g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若限阃(kn)奥: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文:同“纹”,纹彩、花纹。揭(q):把衣服拎起来。跣(xin):光着脚。6.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B.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C.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D.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12、。7.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 )(2)不可久居( )(3)响若操琴( )(4)龙鳞之石(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9. 【甲】【乙】两文均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两篇选文抒发相同的思想感情是:_。甲文借“_”句子,乙文借“_”句子(引用原文),有力地表达作者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答案】6. A7. 格外 停留 弹 像鱼龙鳞甲一样8. (1)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入骨,凄凉而幽深。(2)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9. 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大意相同即可)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它的水量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其水之大”是对水量总的介绍,“倍石渠三之一”具体说明了比石渠的水量大了多少,故中间应断开;“亘石为底”介绍水渠底部有接连不断的石头,是另起一层意思,应和前文断开;“达于两涯”是介绍石底的宽度,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2

14、)句意为: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3)句意为: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操:弹。(4)句意为: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龙鳞:像鱼龙鳞甲一样。【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1)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邃:深。(2)追:追随;予:我;践履:足迹。【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柳宗元被贬官到湖南永州担任司马之后,常常到偏远之处游山玩水,并写下游记以抒发胸中愤懑之情。这两篇游记都是此时所作,同属于“永州八记”。甲文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乙文中“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意思是: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到这里吗?表现了作者即便游山赏水也无法排解的抑郁心情。两文之所以都抒发了作者的凄凉、忧伤、压抑之感,究根结底是因为作者高洁的品性无法同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的原因,代考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冷酷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