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文学课件

上传人:重生1****23 文档编号:36746905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初期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宋初期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宋初期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宋初期文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宋初期文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宋初期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初期文学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宋初期文学绪论整体样态:整体样态:诗歌稍逊唐代,散文、话本超越前代;宋词发达,具有含蓄、内敛的美学特征一、宋代社会的特点“陈桥兵变”夺取政权;王道、文治1.政治:重文抑武、广开科举文人队伍、思想逐步成熟。影响:A.大批科举入官笼络;君权权威的显示;仕途仅有科举(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B.士大夫生活优渥(对雪王禹偁)C.文人对国家依赖D.思想受到束缚(赵普收钱俶贿赂;宋太祖: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2.经济:“租佃化”程度提高经济发达文化需求近世文化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文化都有变化A.商业流通,文人作品变商品;黄庭坚:诗词一出,人争传之。B.刊刻:迎合市民趣味C.北宋汴京成为文学传播

2、中心D.歌楼酒馆:文学传播媒介3.文化:文人:国家兴亡与儒学纲常伦理盛衰相关内转宋代理学(周敦颐、张载、二程、陆九渊)重建儒家体系:自然-纲常、规范-自律儒释道并行(活字印刷)文学整理史籍出版总之,纸张成为普通的商品、印刷术普及、书肆活跃、大众娱乐的发展,都使得文人作品容易传播,传统文学不再是少说阶层的专利,而出现了普及化过程。例如:书商出资刊刻诗集,诗风不同的文人相聚,因而形成“江湖诗派”。3.宋代词人和宋词的成就风格:婉约、豪放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苏轼辛弃疾“一代之文学”4.宋诗的优势和弱点内容:广泛、深刻特色:理趣/激情苏轼/黄庭坚5.宋代的文艺散文历史散文

3、、理学散文6.宋代的其它文学样式话本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繁荣的先河,带来中国小说史的变迁;戏剧:杂剧、南戏,戏曲的源头西厢记诸宫调第一章 宋初文学1.关于时间的界定:宋王朝建国后到欧阳修主盟文坛以前,亦即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前期几朝。2.成就:体现在诗歌创作和散文理论两个方面,散文成绩最高,诗次之。词沿袭唐五代的风格,变化不大。3.意义:文学创作成就整体不高,但较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发展的矛盾,既对唐五代文学进行了积极的继承、改造以至扬弃,又为宋代文学的创立、宋文风的形成做了铺垫,特备为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高潮的到来做了直接的准备。4.时间顺序上,有三个阶段:A.以柳开、王禹偁为代表的古文家对“

4、五代文弊”的斗争与改革B.以杨亿等为代表的西昆体的盛行C.以穆修、范仲淹、石介等人为代表的古文派对西昆体的批判一、三阶段为宋文学发展的主流,第二阶段为逆流。第一节 诗歌的三大流派白体(白居易)、昆体(李商隐)、晚唐体(贾岛、姚合)唐诗 宋诗情感:热烈外扬 内敛温和风格:色泽丰美 平淡瘦劲擅长:情韵 思理一、白体诗派:又称“香山派”,著名人物有徐铉、王禹偁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江苏扬州)人。南唐末年的重臣,随李后主降宋,言行十分谨慎,心情压抑。他在苦痛中挣扎,只好求安静于山水,求解脱于佛道,或在繁忙的交友宴饮中派遣愁闷,维持心理的平静。有骑省集。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

5、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游人乡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登甘露寺北望写于南唐覆灭后,末二句用“橘迁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表现对江南故国的依恋。在清淡的语言中流露出一种雍容闲散的心情。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又称为王黄州。进士及第,宦途坎坷。他反对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为文师韩愈、诗宗白居易,为宋初学白体诗派中成就最高者。有小畜集、小畜外集。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此诗是王禹偁以妖尼道安诬陷徐铉,当以反坐论罪,反获谴于朝廷,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6、使期间写的。“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首联写诗人浓厚的野兴,写村行的悠然自得。“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颔联写景,是诗人的名句,对仗精工,用耳边所闻、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感,对下句有衬托作用。“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颈联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乡间的美景。“何事吟余忽惆怅,桥原树似吾乡。”尾联笔锋一转,诗人对景思乡,表达了宦游异乡的无限惆怅之意。王禹偁,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束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诗人。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对雪、感流亡缺点:较比杜甫、白居易诗歌,上述诗歌缺少感染力第一,对同情对象的理解并不深刻,形象干枯;第二,诗歌后半部有强烈的自我

7、表白意味;第三,表“意”超过情感。这也是宋诗具有的普遍性。描绘山水景物、抒发内在情感的作品(村行)淡化苦闷;语言浅切,叙述从容连贯,层次清楚,没有突兀惊人的意向,也没有跳荡的表现,色彩鲜明但不浓腻。(包括寒食)王禹偁也吸收杜甫诗的某些特点弊端:1.与白居易、杜甫相比,王禹偁虽羡慕白居易的放达,却学不到闲适自在,内心总有拂不去的苦恼,虽敬仰杜甫的为人,却学不到杜甫的执着与激情。2.北宋初年,白体流行,更多人认为它浅近易学、流利爽滑,不免写成顺口溜,缺乏诗味。二、晚唐体: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风格,偏重以苦吟的写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惆怅、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

8、重要的作家有林逋、魏野、寇准、潘阆与“九僧”,以林逋最为著名。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林逋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山 园 小 梅 众 芳 摇 落 独 喧 妍,占 尽 风 情 向 小 园。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暗 香 浮 动 月 黄 昏。霜 禽 欲 下 先 偷 眼,粉 蝶 如 知 合 断 魂。幸 有 微 吟 可 相 狎,不 须 檀

9、 板 共 金 樽。首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意思为:百花凋谢,只有它独自鲜艳美丽,在这小园中占尽了风情。诗人通过百花和梅花的对比,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梅花的最大特点在冬天独放。给人一幅万物消沉,只有小园中这一处生机勃勃的画面。“众”与“独”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独”字即刻画出了梅花绽放的环境,显出它的与众不同,才有了下文的“占尽风情”。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思为:那稀疏的影儿映在又清又浅的水中,那暗暗的清香在这有月亮的黄昏浮动。这一句紧承上文,对梅花展开了细致地描写,别有一番情趣。使黄昏幽香、疏影、清浅的水又加入到刚在脑中形成的画面,这小梅在这环境的烘托下变得令人心动。

10、“疏”、“横斜”、“清浅”、“暗”、“浮”等字用得极为巧妙,简练地勾画出一幅完美的风景画,也照应了题目中的“小”字,尤其是“浮”字,化嗅觉为视觉,用通感的修辞将梅花开处幽香阵阵的境界表现了出来。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意思为:这寒冬季节里的鸟想要飞下来先偷偷地看一眼,粉蝶如果知道应该陶醉得失去魂魄。鸟儿为什么要先偷看一眼呢?大概是不相信冬天会有这么美的景色而疑为陷阱吧!这一联又进一步将画面添上了飞鸟和粉蝶这一独特的风景,使整幅画面富有生机,也进一步地衬托出小梅的美丽。诗人将霜禽、粉蝶拟人化了,一个“偷”字多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霜禽的心理,一个“断魂”又多么夸张地表现了梅花的醉人

11、。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的化身呢!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意思为:幸好有诗人的低声吟咏相亲相伴,用不着俗人唱歌、喝酒来凑趣。梅花是高傲的,对于一切世俗不屑一顾,也只有这孤芳自赏的诗人才能与其相通吧!尾联又将画面平添一位目下无尘、孤芳自许的诗人,使整幅画面达到顶峰。“金”字代表了权势、华贵,诗人末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全诗结构紧凑,先声夺人,又将画面逐步完整,最后以议论收尾,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中,颔、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为千古之佳句。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与梅花不与众方正春的孤芳自赏融为一体,使本诗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更

12、是诗人心声的表达。缺点:一是意向单调,仅有山、水、风、云、竹、石、花、草等;二是形式呆板,以五律居多,功夫在对仗的中间二联上,句式大体是前两句二一二,后两句二二一,单音节为“诗眼”;三是诗中表现的情感不出乎闲适、旷逸、愁闷、惆怅之类,色彩比较单一。三、西昆体:官僚显示才学与身份的手段:深婉绮丽、多典进步意义:对晚唐五代至北宋除的诗风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习白体者每有俚语滑易之弊,西昆体较之有精致含蓄之长;习姚、贾者有细碎小巧之弊,西昆体较之有丰赡开阔之优。而且,内容页并非完全空泛。西昆体遭攻击的原因:一是西昆体确有弊病而且它源自朝廷馆阁诗人之手,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变革文风之人首要对付的对象

13、;二是西昆体带有浓厚的贵族气味,与宋代的社会特点不相容;三是西昆体有明显的娱乐倾向,与道统文学观念相抵触。第二节 词唐五代以来,词在题材和风格上,大体形成了一定的格局,虽然李煜有所突破,但至少特例。宋初的词人大都是诗人:王禹偁、潘阆、寇准、钱惟演、林逋等。宋词并未进入兴盛阶段,但唐五代词中对男女之情的热烈大胆、有时很直露的表现,在北宋初期词中已经看不到了。第三节 散文理论与创作北宋作为一个新兴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便显得必不可少。这种需要反映于文学,首先在最具有实用性的散文领域表现出来,因此在北宋初就出现古文运动的复兴。一、两个派别:1.柳开、穆修:纯粹把复兴古文作为复

14、兴儒道的手段,主张“宗经”、“明道”;穆修(9791032),字伯长,他比柳开小三十多岁,但思想与柳开很相似,也是以继承韩柳的文道合一的古文传统为己任。2.王禹偁: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结合为一体的文道观念,是他对宋初散文的重要贡献。华而不实,取其刻削为工,声律为能。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穆修答乔适书功过评价:积极束缚文学“尊韩”、“崇道”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又把韩愈作为文学家的一面完全忽略了。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叶古人之风,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穆修唐柳先生集后序慨叹:立身行道必大出于人上而遍及于世间,岂虑动得憎嫌,挤而斥

15、之柳开再与韩洎书“语怪”,被人“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即指以为惑”穆修答乔适书2.以王禹偁为代表,虽强调“道”的至高地位,但对于“文”仍有相当的重视。观点:“夫文,传道而明心也。”王禹偁答张扶书不应该“语皆迂而艰也,义皆昧而奥也”,而应该“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王禹偁再答张扶书散文尝试:有意吸收了骈文整齐而容易上口、具有声韵之美的优点,形成既自由流畅又有一定音乐节奏的新风格:.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垣篱庐舍,具体而微

16、,亦小有耕垦处。有曝背而偃者,有濯足而坐者,有男子网钓鱼鳖者,有妇人采撷药草者,熙熙然殆非人世之所能及也。王禹偁录海人书文章是借传闻描绘理想的社会模式,笔调颇类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简雅古淡”叶适习学记言二、影响:1.实际创作:后来的散文主要沿着王禹偁的方向发展既重视表现理念又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化骈入散、清晓流畅而又具有韵律感的文字风格(欧阳修、苏轼)。2.理论上:把柳开、穆修的地位提得很高,尊之为宋初文风改革的开山人物。柳仲涂起而麾之,髦俊率从焉,仲涂门人能师经探道有文于天下者多矣。范仲淹尹师鲁河南集序 本朝古文,柳开仲涂、穆修伯长首为之倡。邵伯温闻见前录宋初文学特点:1.除西昆派外,多数作家都特别重道,即重视文学的思想内容、社会功效与实用价值2.儒学的复古与文学的复古相结合:提倡传统与提倡古文并重,尊孔孟反佛老、尚古文反骈文3.除西昆派外,大多数作家都主张建立平易晓畅的文峰(这也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特征)4.除王禹偁、柳永外的作家创作成就均不高,由于重道轻文,而西昆体走走上另一极端。复习题: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