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

上传人:重生1****23 文档编号:36746901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综合性防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制定制措施的制定传染病防制措施制定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由于现代化动物养殖的密度和数量大,传染病一旦发生或流行,给生产带来的损失非常惨重,特别是那些传播能力较强的传染病,发生后可在动物群中迅速蔓延,有时甚至来不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已经造成了大面积扩散,因此必须重视传染病“预防为主”的防制原则。同时还应加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改变那种重治轻防的传统兽医防疫模式,使我国的兽医防疫体系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加强和完善兽医防疫法律法规建设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病的工作关系到国家信誉和人民健康,兽医行

2、政部门要以兽医流行病学和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规为依据,根据动物生产的规律,制定和完善动物保健和疫病防制相关的法规条例以规范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加强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由于不同传染病在时间、地区及动物群中的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和影响流行的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制定适合本地区或养殖场的疫病防制计划或措施,必须在对该地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突出不同传染病防制工作的主导环节由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都离不开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群的同时存在及其相互联系,因此任何传染病的控制或消灭都需要针对这 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性防制技术和

3、方法。但在实施和执行综合性措施时,必须考虑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动物群的具体情况,突出主要因素和主导措施,即使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情况下也可能有不同的主导措施,在具体条件下究竟应采取哪些主导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结果以及不同病种的危害程度,在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以使传染病防制工作有明确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工作目标,除应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管理、严格执行兽医法律法规外,在实际工作中更应强化实施动物传染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这里将该措施概括为疫病预防、疫病控制、疫病净化

4、和疫病消灭等。疫病预防(疫病预防(prevention)是指采取一切手段将某种传染病排除在一个未受感染动物群之外的防疫措施。疫病预防通常有两种含义,即通过多种隔离设施和检疫措施等阻止某种传染源进入一个尚未被污染的国家或地区;或通过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环境控制等措施,保护动物群免遭已存在于该国家或区的疫病传染。在内容上通常包括:加强环境控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动物群的一般抗病能力;强化动物繁育体系建设,需要引进动物时应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检疫,以防止病原体的传入;适时进行预防接种,认真执行强制性免疫计划;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和杀虫灭鼠工作,及时对粪便等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认真贯彻执行动物及其产品的国

5、境国内检疫,以便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建立各地的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网络,系统地监测和调查当地疫病的分布状况,明确预防工作对象而使其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疫病控制(疫病控制(control)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已经存在于动物群中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将该种传染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的防疫措施。它包括患病动物的隔离、消毒、治疗、紧急免疫接种或封锁疫区、扑杀传染源等方法,以防止疫病在易感动物群中蔓延。因此,从理论上说它具有疫病预防和疫病扑灭的含义。传染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包括:接到疫情报告,应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对患病动物群采取隔离、检查和诊断措施;对发病动物的污染场所进行紧急

6、消毒处理,确诊为法定一类疫病、危害性大的人和动物共患病或外来疫病时,应立即采取以封锁疫区和扑杀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疫点和疫区周围的动物群立即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并根据疫病的性质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或处理;患病死亡或淘汰的动物或其尸体应按法定程序进行合理的处理;全面系统地对周围动物群进行检疫和监测,以发现、淘汰或处理各种病原携带者。疫病消灭(疫病消灭(eradication)是指在限定地区内根除一种或几种病原微生物而采取多种措施的统称,通常也指动物疫病在限定地区内被根除的状态。传染病的消灭除取决于各种社会因素外,更受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如宿主范围、病原体携带及排毒状态、免疫力

7、的持续期、病原血清型、亚临床感染以及疫苗的效果等。疫病消灭的空间范围分为地区性、全国性和全球 性三种类型,其中通过认真执行兽医综合性防疫措施,严格立法执法、对传染源及时进行选择屠宰、检疫隔离并宰杀淘汰患病动物、加强群体免疫接种、严格消毒、控制传播媒介等措施,只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限定地区内消灭某种动物传染病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并被许多国家的防疫实践所证实。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消灭某种传染病将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动物传染病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疫病净化(疫病净化(cleanup)是指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汰等技术措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内的某种或某些动物传染病的限定时间内逐渐被

8、清除的状态。不同地区或养殖场同时进行疫病净化的最终结果是疫病消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疫病净化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付某些法定动物传染病的通用方法。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战略 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向着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微观方面如病原基因研究模式及重点在发生变化、重视生物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以及加强动物病原基因的开发性研究;宏观方面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对畜禽的影响及其与畜禽传染病的相互关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对饲养环境的污染等。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有效控制部分传染性的寄生虫病和人兽共患病,建立和完善防止国外动物疫病人侵的检测检验技术和完善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应急反应系统。战略的重点 动物防疫基础研究和提升传统兽医生物制品水平,加快兽医生物制品的更新换代。优先发展的方向 病原体与动物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动物病原生态与寄生虫分子耐药性机制的研究;动物病原菌与寄生虫分子耐药性机制研究;重要病原体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型、安全、高效疫苗的研究;准确、方便、快速诊断检疫技术和试剂盒研究;重大外来跨国动物疫病发生机理与监控基础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