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医学教学课件

上传人:重生1****23 文档编号:36746893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泻医学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腹泻医学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腹泻医学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腹泻医学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腹泻医学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泻医学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泻医学教学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11/51 腹 泻2023/11/52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腹泻的发病机理。2、熟悉急性、慢性腹泻的特点。3、了解伴随症状。2023/11/53一、概述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干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2个月者属慢性腹泻。2023/11/54二、病因 1急性腹泻(1)肠道疾病:常见的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此外,还有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缺血性肠病等。亦可因抗生素

2、使用而发生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2)急性中毒:食用毒蕈、桐油、河豚、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磷、铅、汞等引起的腹泻。(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4)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甲亢危象。2023/11/55二、病因 2慢性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胃酸缺乏等。肠道感染:如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鞭毛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肠道非感染性病变: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多发性息肉、吸收不良综合征

3、等。肠道肿瘤:结肠绒毛状腺瘤、肠道恶性肿瘤。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等。肝胆疾病: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2023/11/56二、病因(2)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VIP)瘤、类癌综合征及糖尿病性肠病。其他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等。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药物、消胆胺等。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使用亦可导致腹泻。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2023/11/57三、发生机制 腹泻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有些因素又互为因果,从病理生理角度可归纳为下

4、列几个方面。1分泌性腹泻 系肠道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黏膜吸收能力所致。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肠道非感染或感染性炎症,如阿米巴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以及放射性肠炎、肿瘤溃烂等均可使炎症性渗出物增多而致腹泻。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VIP瘤所致的腹泻也属于分泌性腹泻。2消化功能障碍性腹泻 由消化液分泌减少所引起,如慢性胰腺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胰、胆管阻塞可因胆汁和胰酶排泌受阻引起消化功能障碍性腹泻。2023/11/58三、发生机制 3渗透性腹泻 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如乳糖酶缺

5、乏,乳糖不能水解即形成肠内高渗,服用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此型。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如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如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小儿乳糜泻、成人热带及非热带脂肪泻等。腹泻病例往往不是单一的机制致病,可能涉及多种原因,仅以其中之一机制占优势而已。2023/11/59四、临床表现 了解临床表现,对明确病因和确定诊断有重要的意义。1起病及病程急性腹泻起病骤然,病程较短,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

6、性炎症、吸收不良、消化功能障碍、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2023/11/510四、临床表现 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急性感染性腹泻常有不洁饮食史,于进食后24小时内发病,每天排便数次甚至数十次。多呈糊状或水样便,少数为脓血便。慢性腹泻表现为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亦可带黏液、脓血,见于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直肠癌等。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粪便中带黏液而无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2023/11/511四、临床表现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尤以感染性腹泻较为明显。小肠疾病的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结肠病变疼痛多在下腹,便后疼痛常可缓解。分泌性腹

7、泻往往无明显腹痛。2023/11/512五、伴随症状和体征 了解腹泻伴随的症状,对了解腹泻的病因和机制、腹泻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乃至作出临床诊断都有重要价值。如:伴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等;伴里急后重提示病变以结肠直肠为主,如痢疾、直肠炎、直肠肿瘤等;伴明显消瘦多提示病变位于小肠,如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2023/11/513五、伴随症状和体征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者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伴腹部包块者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Crohn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伴重度失

8、水者常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尿毒症等;伴关节痛或关节肿胀者见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结核、whipple病等。2023/11/514六、问诊要点 1腹泻的起病是否有不洁饮食、旅行、聚餐等病史,是否与摄入脂肪餐有关,或与紧张、焦虑有关。腹泻的次数及大便量有助于判断腹泻的类型及病变的部位,分泌性腹泻粪便量常超过每日1L,而渗出性腹泻粪便远少于此量。次数多而量少多与直肠刺激有关。2大便的性状及臭味 除仔细观察大便性状外,配合大便常规检查,可大致区分感染与非感染、炎症渗出性与分泌性、动力性腹泻。大便奇臭多有消化吸收障碍,无臭多为分泌性水泻。2023/11/515六、问诊要点3同食者群体发病史及地区和家族中的发病情况 了解上述情况对诊断食物中毒、流行病、地方病及遗传病具有重要价值。4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 如与进食、与油腻食物的关系及抗生素使用史等。5病后一般情况变化 功能性腹泻、下段结肠病变对病人一般情况影响较小;而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肝胆胰疾患)、小肠病变影响则较大。2023/11/516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