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对口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对比词语中,三次出现、贯穿《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的一组是( )A.盛与衰B.得与失C.成与败D.兴与亡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反问句中,引出“抱定宗旨”一段结语的是( )A.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B.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C.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砥砺德行)D.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敬重师长)3.下列连词中,大量出现于《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语句中,并对文章展开议论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如果B.譬如C.或者D.不论4.《垓下之围》一文出自《史记》中的( )A.本纪B.书C.世家D.列传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韩愈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句子( )A.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B.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C.荀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D.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6.下列作品中,作者以简略的叙事不动声色地刻画人物的是( )A.《垓下之围》 B.《种树郭橐驼传》C.《先妣事略》 D.《马伶传》7.下列明清作家中,创作以小品文见长的是( ) .A.蒲松龄B.侯方域(能诗善文)C.张岱(以小品见长,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土)D.归有光(散文长于记叙抒情)8.《香市》一文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先抑后扬B.今昔对比C.夹叙夹议 D.首尾呼应9.《哭小弟》一文以“哭”贯穿全文,却又以“小弟,我不哭”结尾,在本文的下列语句中,能够说明其原因的是( )A.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B.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C.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D.他在病中写的诗中有两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
他没有恨事10.下列《湘夫人》的诗句中,运用了因情造景表现方式的是( )A.嫋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分木上C.沅有苞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裸兮醴浦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吞噬 对峙 有恃无恐 舐犊情深B.熟悉 栖息 熙来攘往 晨光熹微C.氤氲 殷红 绿草如茵 万马齐喑D.庇护 辟邪 奴颜婢膝 筚路蓝缕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作秀 挖墙脚 鬼秘 游目骋怀B.理财 破天荒 靓丽 慢条斯理C.暴涨 保护伞 驾御 杂乱无章D.传诵 察边球 待岗 枉法循私1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秋天的秦皇岛是个美丽的季节.B、 中国的强大,关键在于能否具备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力量.C、 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约70%左右因伐木遭到毁损.D、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将养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上一代.1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B、 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我大概都听懂了.C、《水浒传》生动的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D、 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15.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比B、宽厚而爱人 而:并且C、则群聚而笑之 之:他D、不如因善遇之 因:因为16.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雾凇沆砀 僦凭看幕 五彩斑斓 唠唠叨叨B .充耳不闻 在劫难逃 无动于衷 清荣竣茂 .C .天衣无缝 相安无事 风雪载途 因地制宜D .衰草连天 世外桃园 巧妙绝伦 惟妙惟肖17.根据句意,下面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是( )A.舍前有两棵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驳(斑斓) ,此时尤为幽绝。
B:奶粉含有有毒物质被揭发后,政府急谋对策,遏止(遏制)相关制品流入市面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杳无音信)了D:人要变成野兽,比变成圣徒要容易千万倍自古以来,变成野兽的人多如牛毛,但变成圣徒的人却寥寥无几(寥若晨星)18.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弘扬协商贸易无独有偶B监督隐患消耗力挽狂澜C浮燥强悍聚焦坦诚相待D雾霾融资整治闻过则喜19.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父母疼爱子女,本无可厚非,但子女若任由父母含辛茹苦不断付出却安之若素,就应该羞愧年轻人想为所欲为,就要自觉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自觉增强家国意识A.无可厚非 B、含辛茹苦 C、安之若素 D、为所欲为20.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食品安全需要企业法人的责任意识,更需要监督管理部门的保障机制截至目前,福兴集团已经成功开发超过70个以上的新品种、新材料C,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进步D、公元1492年,哥伦布拉开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开创抢占美洲的序幕二、词语解释(共15分)1.见长人者 好烦其令长人者:2.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问遗:3.亦不作意看月者作意: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聊:5.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仰息:三、阅读理解(共20分)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注释】①知:通“智”1)季康子对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劝”的要求,“敬”是指严肃认真,“忠”是指________,“劝”是指________2)结合两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四、作文(25分)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答案:ABAAB6-10答案:CCBDB11-15答案:DBDCD16-20答案:CDCDA二、词语解释1.为民之长者,指官吏2.问候和赠送物品3.刻意,特别用心4.权且,姑且5.依赖三、阅读理解【答案】 (1)尽心竭力;勤勉努力(2)①智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④礼(合乎礼的行为)⑤能(管理能力)解析】【分析】(1)语句意思是说,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们的恭敬也就是说,若是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别人才行,这是礼“上”往来执政者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忠”是指尽心竭力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政府,最好的办法是执政者的“孝慈”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试想,贤德之人日日精进并得到提拔,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养,这样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劝”是指勤勉努力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为政者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把握三大要诀,并从自身做起也就是说,若想让老百姓对你恭敬,你必须有可敬之处才行;若想让老百姓对你尽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若是想让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行倘若做领导失职缺德,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做些坏事材料二,孔子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执政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政的四条标准:首先要有治国的智慧,再追求仁德爱民,然后怀着庄严敬畏的态度去对待,最后是依照礼法而动故答案为:⑴ 尽心竭力 勤勉努力 ⑵ ①智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④礼(合乎礼的行为)⑤能(管理能力)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参考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能得到它,仁德能保持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百姓也就不会严肃认真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严肃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按照礼来动员百姓,也是不够好的2023年对口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I hear you and Francis will spend your vacation in Nepal next spring.---Yes, we are planning ________.A.to B.to be C.it D.to do it2.Irene ______New Hampshire in 1976 and _____ in Virginia since then.A.left; worked B.has left; has workedC.left; has worked D.has left; worked3.– Did the tree fall to Bob, too?---No, Bob jumped ________ the way.A.out of B.away from C.beyond D.from4.Either Maria or Tom must have eaten _______ lunch here.A.his B.their C.their D.her5.– Do you like the book Sidney gave you?--- Very much.It’s exactly _______ I wanted.A.one which B.the one C.one what D.the what6._______ you rather sit by the window.A.Don’t B.Will C.Wouldn’t D.Won’t7.– Senator Mitchell has just arrived.--- Really? I didn’t think he _____ until next week.A.is coming B.has come C.was co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