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367467902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10学年度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天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反映在近代中国下列哪项对人民的危害? A.竹枪走火铜灯燃烟 B.烟草输入祸害连连C.鸦片输入罪恶根源 D.列强侵华人民遭难 2在近代,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留下右图建筑物残 迹的外国侵略者是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 法国侵略者 D八国联军3.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就是 A. 孙中山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2、 D. 毛泽东 4.“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庆贺的是 A. 五四运动初步取得胜利 B. 南昌起义取得一定胜利 C.井冈山胜利会师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5.“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五年内我国将重点建设12个红色旅游景区。其中井冈山被定为红色旅游区的历史依据是A.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是长征中的重要一站B.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D.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7.陈

3、毅在1947年作的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静观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中描写的是人民解放军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进行战略大反攻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进行战略大决战8.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 穿双西式屐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C.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D.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9.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

4、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10.陈毅为贺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幕,欣然赋诗一首:“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注目清凉山。”这次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1.周恩来曾说过:“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这里“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指的是 A.文家市 、秋收起义 B.遵义、红军长征 C.延安、 抗日战争 D.延安、解放战争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调查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他们应去的地点是 A.徐州 B.扬州 C.苏州 D.

5、广州13.下图所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指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4.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它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时务学堂15.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中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魏源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3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有关知

6、识,正确回答问题。16.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西方列强自19世纪中叶开始先后对中国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识图并回答问题:图一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图二 圆明园图三 黄海海战图 图四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外国侵略者的哪几次侵华战争?(4分)这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2分) (2)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简述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2分) 阅读下列材料:17.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

7、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发动者是谁? (4分) (2)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4分)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4分) 18. 2007年是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徐州某初级中学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1)牢记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的大屠杀, 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多人,被日军用机枪密集扫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

8、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年份、遇害者的身份以及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人数。(6分)(1) 图片展览 图片说明:图一: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图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请你就上述三幅图片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C 2B 3A 4A 5A 6A 7B 8D 9 C 10D11C 12A 13C 14A 15

9、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30分。16(1)图一:鸦片战争;(1分)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图三:甲午中日战争;(1分)图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共同影响:使中国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2)结果:中国都失败了,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分)原因: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分) 17(1)1936年,(2分) 张学良、杨虎城。(2分)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分)(3)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2分)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2分) 18 (1)1937年;(2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2分)30万人以上。(2分)(2)(主题吻合,观点正确,答出其中的两点可给2分) 应有的认识:不能忘记、不容否认和篡改历史。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答牢记历史,热爱和平也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