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67467580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晚测4历史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肇庆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高二级年级晚测4 历史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12*3=36分)1(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测一1)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 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 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2(2024北京高三入学考5)汉初文景时期,减轻刑罚,以致“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搁置)”。到了汉武帝时期,“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种变化是因

2、为A王国势力坐大致使社会动荡 B从黄老无为向以法治国转变C西汉的律法沿袭了秦朝律法 D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3(2024浙江新阵地联盟联考二16)唐律疏议规定“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由此可见,唐律A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 B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C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 D将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4(2023河北邢台五岳联盟高一上月考16)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对乡饮酒礼(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参加宴

3、饮的人必须依序列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这可用于印证明朝A地方治理趋于完善 B基层教化实现了法制化C社会风气逐渐僵化 D国家礼法向民间的渗透5(2024广东南粤名校9月联考4)北宋吕大钧吕氏乡约:“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这些体现了A践行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 B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C确立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 D北宋儒学呈现基层化趋势6(2024浙江高中共同体10月联考12)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领主除了在庄园里行使经济特权外,还对于自己领地上的人民享有司法权。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遇有纠纷只能在庄园法庭进行诉讼。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庄园的司法权逐渐削弱

4、,最终丧失了司法权。这种转变表明A领主和管家放弃主持庄园法庭 B教会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C民族国家的兴起加强司法统一 D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主要基层单位7(2023广东肇庆高二上期末12)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强烈反对人们享受财产,并约束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它同时又将“获取财产”的心理从传统伦理的桎梏中解救了出来,并且让获利的行为成了合法行为,甚至是上帝的直接意愿。韦伯旨在说明A宗教改革各派别的主张完全一致 B新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精神支持C只有禁欲主义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D新教仍然坚持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8(2023福建福州六校高二下期末10)“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

5、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9(2024;贵州部分学校9月联考14)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边收边种(如图2所示)将女性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中挽起裤脚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长期劳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现出肌肉线条美,齐耳短发也为女子增添了灵动感。这一绘画图2A彰显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趋向 B反映了土地改革

6、运动的进程C折射出当时浮夸现象的盛行 D表明女性是农村劳动的主体10(2024浙江强基联盟10月联考10)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下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史实史论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90年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中共十八大提炼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A B C D11(2023湖南名校高二下联考3)“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是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与

7、文化同“胡人”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唐以后,“中华”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名号。这意味着“中华”称谓A源自于地域文化双向交流 B是当时胡汉冲突之下的产物C见证了民族深度交融发展 D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12(2024浙江嘉兴9月测试6)1793年,英国使团带来天体仪、座钟、毛瑟枪、军舰模型、城市写生画等物品给乾隆帝祝寿,清朝回赠了丝绸锦缎、玉器、瓷器、茶叶、工艺品等3000多件礼品。由此可知A英国的综合国力远超中国 B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英使访华C清朝处于农耕文明的顶峰 D中英两国的文明分野端倪已现二、非选择题(14+20=34分)13(2024河南一轮复习检测三25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马克思认为,在古代民族关系中,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是文化较低的民族被文化较高的民族所同化、融合。高者必然要同化、融合低者,这是一条“历史的永恒规律”。但是,我们一接触中国古代民族史的实际,就会感到这条“规律”不能完全概括、解释民族交融中的复杂问题,它只能说明中外历史上民族交融的主要方面。可是,习惯于在已有的理论格局中因袭的人,却抱着这条规律不放,这就势必在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忽视少数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统治阶层多为汉化浅而胡化深的集团,他们较南朝的统治阶层较少浮华虚诞,遗落世务,轻视妇女;而重视武事,讲究实际,重视寒

9、门人才。陈寅恪说:李唐王朝“益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度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些才是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关键。摘编自古非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思考材料二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交融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三为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交融息息

10、相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强的内聚力和亲合力。而中原地区就是一个熔炉,把周边不断涌入的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不断熔炼、提纯,最后浇铸成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出辉煌灿烂、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1)概括材料一关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6分)14(2024浙江强基联盟10月联考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斯:“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史记卷

11、六“春秋之义,原心定罪。”“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是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代,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

12、论稿材料三清帝国的政府组织保留着明代从1368年建立的三大机构:由天子统治和主宰、由朝廷领导的文官政府;在长城以内和边境地区维持秩序的军事组织;以及对各级政府的行政情况进行严密监督的监察系统。皇帝高居三大支柱的顶端,皇帝的意志通过各种名目不一的复杂的程序形成和表达出来,做出金字塔尖的最高决定,具有无所不包的君权。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斯和董仲舒各自的思想主张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思想变化的新特征。(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层面举例说明“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以赋税制度为例,佐证唐朝“这个制度被修改,被更先进的体制所代替”。指出唐朝“行

13、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表现。(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政府加强集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清朝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还通过哪些“复杂的程序形成和表达出来”。(5分)xxx20231019高二级年级下载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DDCBAAD题号1112答案CD1【答案】B【解析】据材料“天命靡常”“以德配天”可知,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教化思想,其中蕴含了一定的民本色彩,故选B项;早期国家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材料“以德配天”体现了对德的重视,“神

14、权意识”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皇帝制度出现于秦朝,且材料信息于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汉初相比,汉武帝时期死罪事件数量较多,这与汉武帝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求相吻合,更强化社会控制,故选D项;汉武帝时期采用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是以儒家思想治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刑狱的对比,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3【答案】B【解析】“闻父母丧从者流”大意是父母丧,隐瞒不办丧事,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诸犯死罪裁决”大意是犯死罪的罪犯,非十恶之徒,应当去侍候祖父母、父母,在裁决近亲中无成年男丁者的时候,需要上报,即唐律礼法结合,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故选B项;“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说明除缘坐之罪及谋叛、谋大逆等严重犯罪子孙可以告发外,其余犯罪,子孙应为父母隐匿,排除A项;材料体现律令儒家化的特征,而非严刑峻法,排除C项;唐律将“孝”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