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7319530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讲义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 讲义 【知识点讲解】 考点一、内容梳理及概括 1、常见题型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发展、情感变化) (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填空。 (3)文章的情节为什么将安排成 (4)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次概括。 2、答题思路 (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 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以时间为线索。这类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

2、一起。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情发展顺序,连缀成文。 以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某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以某人为线索。在这类文章中,某人往往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孔乙已中的“我”。 以见闻为线索。故乡就是一例。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

3、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以感情为线索。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 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 (3)从标志词入手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 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 抓住特殊词语。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 (4)从关键句入手 每一段段首或段末的关键句、中心句。

4、 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暗示行文思路。 议论句、抒情句。记叙文中的这类句子往往很重要。 (5)从内容入手 抓住情节转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起因经过结果) 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如“不解”“喜欢”“误解”等。 抓住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角度的变化。 3、答题格式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考点二、分析标题含义及作用 1、常见题型 (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以“”为题,有什么妙处(特点)? (4)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好不好?为什么? (5)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答题思路 (1)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与文章

5、主要内容(情节)有关的浅层意义; “深层含义”是指与文章主旨、文中人物或作者情感有关的,乃至挖掘出的比喻或象征义等深层意义。 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分析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 理解双关义。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则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 把握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如白杨礼赞就以挺拔坚毅的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 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

6、,如白杨礼赞。 注解答时,要注意若标题用了比喻,则需写出本义和比喻义;若用了双关,则需写出由浅到深的多层含义;若有象征意义,则需写出本义和象征义。 (2)分析标题作用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以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目的五个方面全面分析。 (内容)概括了文章内容;突出主要故事情节;交代了时间、地点等。 (结构)是文章的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影”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主旨)暗示了文章主旨,点明主旨,使主题得以突显。 (手法)运用了某种手法,起到了某种作用。比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人深思。 3、答题格式 (1)这个标题用的

7、方法,既写出了,也表达了。 (2)标题“xx”点明了写作对象,突出了。 考点三、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一)常见题型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 6、请你从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二)答题思路 1、理解词语的含义 (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字词的“语境义”。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 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

8、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义语就要将褒贬互换。 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3)要看词语是否有特殊性: 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反语,如果有,要结合这些写法分析。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标致”是反语。 注意词语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比如所在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如在长江源头各

9、拉丹冬一文中“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句中“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如果是在段中,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如果是在标题中,就需要结合主旨来理解。 (4)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赏析表达效果、妙处、作用 从情感的角度。一般选取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语,用来表达人物的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彩等。 从结构的角度。这类词语一

10、般是连词或表达情感转变的名词,在文章结构上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全篇(或某析第(上) 段)中起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从精确性、生动性的角度。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指词语(主要为动词、形容词)细致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不同的类型的词语,表达的效果不同。 A、动词:“xx”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写出了)(事物或人)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副词:“”这个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了(限制了)(物体或人物)的特征,暗示了作者的情感。 C、叠词:“”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

11、。 D、拟声词:运用拟声词xx,生动形象地描写了xx的情态美,流露出xx的情感。 从表现主旨的角度。一般是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用以表达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暗含了怎样的主旨。 从修辞的角度。一般是具有修辞效果的词语,需要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从语体的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话与方言。 (2)词语能否更换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

12、性功能、比较感彩与语体色彩。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辨词性。辨析词语的词性、句中类型(修饰词还是中心词),或者固定作用。 第二步,辨手法。或者明确词语使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 第三步,找对象。明确词语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第四步,抓特征。结合词义、句意体会该词表现了所描述对象的什么特征。 第五步,悟感情。结合主旨,分析该词反映了什么情感、态度、性格等。 (四)答题格式 基本义+语境义+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考点四、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一)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画线句子为什么说 3、从(修辞/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从画线句中任选其一,做

13、简要赏析。 (二)答题思路 1、理解句子的含义 (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必须联系上下文。 (2)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如果是总领句,可以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 如果是总结句,就要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3)从句子的特点入手。此类题常常考查含义深远的句子,必须把握其深层含义。 加点字词所在句子是否是文章的主旨句。 要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彩。 注意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比如运用了比喻,就要答出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分析其深层含义。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4)从句子中的关键词入手。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的关键词入手,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