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

上传人:优雅的****66 文档编号:36731581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浙江省高中考试历史(含剖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

2、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答案】A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答案】C 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

3、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1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

4、,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获得丰富的史料就更能接近真相。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诗歌是特定的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A不准确;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这样的史料必须“去伪存真”,还原本来面貌,因此排除B项选C项;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C不准确。【答案】D 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

5、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B C D【解析】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答案】B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

6、】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在偏远封闭的地方受西方生活方式很小。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答案】C 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

7、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答案】B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

8、,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排除ABD项,选C项。【答案】C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解析】近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凭借个人能力很难

9、全面掌握,【答案】D2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解析】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

10、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答案】B22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解析】抓住题目的时间:1943年。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1944年6月“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答案】A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

11、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答案】C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

12、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

13、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

14、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老子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38(26分)(1)孔子:仁、礼、中庸;(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