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 简化

上传人:医****识 文档编号:36731499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 简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 简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 简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 简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 简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外科颅外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治疗指南(简化版)一、定义: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疾病(extracranial carotid stenostic disease)指可引起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既往6个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 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既往6个月内有TIA、 一过性黑矇、 患侧颅内血管导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项或多项的颈动脉狭窄称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二、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

2、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 (Takayasu 动脉炎、巨 细胞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颈动脉迂曲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可导致相应器官供血区的血运障碍。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四、诊断: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必须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特殊检查的结合来确立。五、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TIA发作和缺血性脑卒。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部分患者可闻及血管杂音。眼底检查可在眼底动脉分叉处看到微栓,多为胆固

3、醇结晶。 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都要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包括表情状态、面 部是否对称、语言、意识、运动功能、肢体张力、共济 失调试验、感觉功能等,部分患者可有脑卒中的体征,偶可发现精神和智力异常。六、辅助检查:(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尿常规、便常规、凝血七项、术前四项、血型、DNA测序6项(阿司匹林)+DNA测序6项(氯吡格雷)、心电图、胸部CT、头颅MR平扫+DWI、头颅CT灌注成像/PWI、颈动脉壁高分辨成像(平扫+增强)、颅内多普勒血流图。(2)高龄患者:年龄60岁,或60岁合并心、肺部疾病、吸烟患者,查血气分析、肺功能、心脏彩超、腹部超声。(3)VTE风险评估高风险者:查

4、四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化验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CRP、ESR、血栓弹力图等;(2)影像学检查:头颈主动脉弓CTA/MRA/DSA、头颅CT平扫。七、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 CEA 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与操作过程中良 好的技巧是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两种手术不推荐应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CEA 该术式已被视作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

5、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手术指征 绝对指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 发现狭窄超过50% 。 相对指征: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 但血管造影或其他检查提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处于 50%69%。 同时要求该治疗中心有症状患者预期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6%,无症状患者预期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5 年;对于高龄患者(如70岁或以上),与 CAS 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当动脉解剖不利于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时。 对于

6、较年轻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卒中、 心梗或死亡) 和同侧发生卒中的长期风险上, CAS 与 CEA 是相当的;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 前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倾向于行 CEA 手术,稳定性斑块者则 CAS 与 CEA 均可选择;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 CEA 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 CEA 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死亡率。对于符合治疗指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也是建议CEA 手术,将CAS 作为备选治疗。禁忌证 12 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 30 天内曾发生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3 个月内有进展性脑卒中;伴有较大的

7、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慢性完全闭塞无明显脑缺血症状者;凝血功能障碍,对肝素以及抗血小 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无法耐受麻醉者;重要 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严重痴呆。手术时机选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 病 6 周后手术较为安全,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 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应尽量争取尽早 手术,可以建议于2 周内手术;对于TIA 或轻微卒中患者, 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 以在事件出现 2 周内进行干预;如为双侧变, 根据临床情况两侧手术间隔可以在 2-4 周, 有症状侧和 (或)狭窄严重侧优先手术。术后病情观察需要完善及关注检查检验项目(包括时间、频

8、次)。(1)病人术后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术后6小时内,24小时,3天,1周)。有特殊变化随时复查。(2)术后第一天检查血常规、离子、肝肾功能等相关生化项目,有必要随时复查。凝血功能(必要时)(3) 术后24小时评估VTE风险,高危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具体参照VTE防治规范执行围术期药物治疗 推荐术前单一抗血小板 治 疗 阿 司 匹 林(100 mg/d)或氯 吡 格 雷(75 mg/d), 降低血栓形成机会, 不推荐大剂量应用抗血小板药;术中在动脉阻断 5 分钟前给予肝素抗凝使活化凝血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1.5 倍以 上, 术后至少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4 周 。非手术治疗降压药物

9、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降脂药物治疗戒烟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治疗高同行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八、 并发症及预防 卒中与死亡。 卒中与斑块脱落和阻断时缺血相关,有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一般要求围术期严格的个体化血压管理,术中密切监测以降低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卒中,有条件医院可进行术中 监测;术中轻柔操作,选择性应用转流管;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抗凝治疗;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等措施来减少栓塞风险。 A 后 死亡发生率较低,大多数报道在 左右,其中心肌梗死占一半。因此,术前、术后认真评价心脏和冠 状动脉的功能非常重要, 并应给予积极的内科处理。 死亡的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急诊 A、同侧卒中、对侧颈动脉闭

10、塞、年龄大于 岁等。 颅神经损伤。 最常见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过度灌注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局限性头痛、局限性和(或)广泛性痉挛、手术侧半球脑出血。术中恢复颈动脉血流之后和术后可预防性应用降压药物及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等)减轻脑水肿。 颈部血肿与喉头水肿。 前者大多与局部止血不彻 底、动脉缝合不严密有关,后者可能和麻醉插管等相关,需密切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强化缝合技术、仔细止血,尤其是预防大范围的静脉和淋巴结在分离中损伤,血肿和喉头水肿发生后应防止窒息。 血栓形成和再狭窄。 注意肝素抵抗情况,围术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内膜增生等药物,相关的原因包括术中处理不当、术后药物治疗不充分、平滑肌和内膜过度增生等, 对于 A 后再狭窄的患者, 优先推荐 A 治疗,避免二次手术困难。九、颈动脉狭窄术后的随访 对所有颈动脉狭窄手术患者应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可定在术后1月、3月、半年和以后每半年间隔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有无再次发作缺血性事件、彩超测量颈动脉管径和评估再狭窄程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