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722833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八)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 “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的典型观点。A.成人教育B.业余教育C.在职教育D.终身教育【答案】 D2、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答案】 A3、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答案】 C4、教师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这一教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导向原则C.疏导原则D

2、.启发原则【答案】 C5、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答案】 A6、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 C7、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野B.视敏度C.视角D.明适应【答案】 B8、 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符号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 C9、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罗杰斯C.布鲁纳D.布卢姆【

3、答案】 C10、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其所教知识之间的矛盾C.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D.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答案】 A1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答案】 C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导生制C.特朗普制D.导师制【答案】 C13、 鲁迅解剖和表现自己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的内心矛盾的作品集是()。A.故事新编B.坟C.野草D.朝花夕拾【答案】 C1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

4、为对教育的( )作用。A.导向B.动力C.促进D.控制【答案】 B15、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师说D.大学【答案】 B16、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200%B.150%C.100%D.50%【答案】 B17、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答案】 B18、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弗洛伊德D.斯伯林【答案】 B19、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A.

5、识是情感的基础B.感是认识的基础C.识是意志的基础D.志是情感的基础【答案】 A20、 下列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爸爸针对小明怯懦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辱者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答案】 B21、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

6、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答案】 C2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答案】 A23、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B.严重精神病人C.人格障碍者D.残疾患者【答案】 A24、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A.教育万能论B.儿童中心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答案】 D25、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

7、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行动研究法C.文献法D.读书法【答案】 B26、直接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的人口数量D.社会文化【答案】 B27、 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属于下列选项中()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总务处D.政教处【答案】 A28、小学生常常因为好奇而玩弄明火,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 )。A.B.C.D.【答案】 A2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

8、习D.机械学习【答案】 C30、“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A.义务性B.全面性C.全民性D.法制性【答案】 B31、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答案】 B32、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B.文献分析法C.行为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答案】 A33、 体育课上,小刚和小明因为好奇将李老师拿来的扩音器弄坏了,李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解了扩音器的原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以后才进行处理。这反映了

9、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答案】 C34、 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是()。A.班级成员融洽B.优秀班干部C.负责的班主任D.良好的班风【答案】 D35、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答案】 D36、刚接手小学三年级一班数学课的王老师,为了检查班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学期开始时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 B37、 教

10、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答案】 D38、“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属于( )的观点。A.传统教育B.现代教育C.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共同D.原始教育【答案】 B39、下面对于烫伤的处置错误的是()。A.迅速避开热源B.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C.用毛巾擦拭并按摩伤处D.及时去医院就医【答案】 C40、学过运算法则之后去做具体的计算题,属于(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答案】 C41、 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采取()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A.非言语暗示B.

11、言语提醒C.有意忽视D.暂时隔离【答案】 C42、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答案】 A43、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A.规则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 B44、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D45、 苏东坡与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后来苏东坡对妹妹提起此事,苏小妹说:“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这故事反映的是心理学中的()。A.刻板效应B.投射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 B46、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A.规则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 B47、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