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节课中,学生知道了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到100℃时沸腾,形态转变为水蒸气可在生活中,温度并没有达到 100℃,水也能转变为水蒸气,常常能看到水蒸气也会凝结成水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交流这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其次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又会出现水珠”“用食盐降低玻璃杯里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否更多”等实验,发现水蒸发到空气中,同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当温度变化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研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可以观察到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第四部分——拓展,学生进行了水的沸腾、水的蒸发、水蒸气凝结等探究活动,可以继续联想水还有哪些物态变化,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是怎样形成的?许多物质在循环、再利用、再循环的过程中,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
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质,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水会蒸发,水蒸气会凝结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观察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但是学生并不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设计实验,开展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 2.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思维设计实验,通过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探究实践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4.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态度责任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 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
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加热装置、蜡烛、温度计、火柴、电子温度计(自备)、食盐、沸石、冰块(自备)、记录单、抹布(自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提问:水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2.学生回答后,总结、交流对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认识 3.提问:那么水蒸发、水蒸气凝结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4.揭示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设计意图: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进一步唤起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二、 探索1.活动一:交流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1)聚焦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2)小组讨论:推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2.活动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
3)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①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②将一杯水放在常温下,另一杯水加热至80℃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④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4)学生分小组利用加热装置、烧杯、水和温度计等开展实验探究5)全班研讨: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6)师生交流并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7)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我们观察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你能说说水的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吗?(8)师生小结: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3.活动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才能看到水蒸气凝结现象2)简单交流后,介绍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④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4)全班研讨: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5)师生小结:水蒸气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
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设计意图: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还要求学生要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三、研讨1.交流研讨: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2.举例: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希望他们能进行充分论证,用显著的数据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进行研讨交流,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四、拓展 1.课件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说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提问:这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学生已经对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经过本单元一、二课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交流,希望学生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原因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水水蒸气蒸发(吸热) 凝结(放热)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