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6658407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石),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中田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B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2.(2016课标)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

2、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故D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3.(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富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徭役者也。”中国古代“富民”()A.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B.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

3、担者C.是“四民”中的“士”阶层D.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答案A“(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可知古代的富民没有什么特权,故A项正确。4.(2015课标)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东

4、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D项。5.(2019山东青岛高三调研)下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规模大,发展迅速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通过图表所反应的“工具”“播种”“肥料”等事项可以看到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6.(2018课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考古发现可以

5、反映时代风貌。读图可知,战国以前,铁器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选D项。图中反映的是铁器发现地的分布情况,无法由此推断出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A项排除;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原与今新疆地区的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无法说明冶铁技术的普及,故C项错误。7.(2015课标)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

6、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A项因果倒置;农业收益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8.(2018河南洛阳统考)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B.加剧了土

7、地兼并的现象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合并征收银两”“取消人头税”可知明清赋税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正确。9.(2018山西六校四联)唐代陈鸿祖的东城老父传中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廛间”。材料反映了当时()A.官营棉纺手工业技术先进 B.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C.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D.讽刺类长篇白话小说盛行答案C由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棉布交易普遍,这说明当时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故选C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流入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故B项

8、错误;东城老父传为文言传奇小说,故D项错误。10.(2019陕西西安模拟)“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答案C民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并不是假冒官营产品本身,故A项错误;民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是为了促进自身保证产品质量,也从而提高自身知名度,故C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11.(2016

9、课标)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明末江南农村雇工骄惰成风,雇主要好生款待才能留住他们,与百年前勤劳顺从的雇工相比,其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此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雇工需求量加大,故应选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私人雇佣关系,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中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排除D项。12.(2019河南十校联考)

10、 记述出处“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金泽小志“棉纱卷之成饼,列肆卖之,名布经团”清代褚华木棉谱“城中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表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A.耕与织走向了分离 B.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C.商人进入生产领域D.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答案B由材料中的“以棉纱易”“列肆卖之”“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可知当时纺纱者纺纱是为了销售,这说明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耕”的信息,无法说明耕与织的分离,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人的活动,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二、非

11、选择题13.(2018湖南永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三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

12、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据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华文明史等整理(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6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4分)答案(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官窑: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民营(私营)手工业,主

13、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3)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4.(2019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陕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铁戟2件铁剑1把铁匕首1件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

14、2件铁铤铜镞80件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青铜神兵”真的存在吗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左传中记载的晋国铸铁鼎,

15、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示例二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的晋国铸铁鼎、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的发明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汉初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比例不足10%,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使用犁壁,西汉的高炉炼钢和炒钢技术,表明西汉中期我国铁器使用范围和冶铁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总结:铁器开始使用的年代、冶铁术的发明年代和进入铁器时代的年代,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西汉中期,我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也明显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