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6657376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2024厦门一中10月月考)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画松-元稹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戛:敲击。流传:流俗,平庸。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

2、慨。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2024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第三次联考)阅读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9分)定风波赠杜鹃花辛弃疾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注这首词作于瓢泉(今江西省铅山县境内)。此前,词人曾被起用,但很快又因其准备整军,以恢复中原

3、失地的政治举措与当权者因循苟安的方略不相协调,遭到弹劾,被革职。同时,词人的住宅又遭火灾,于是他便移居瓢泉,寄情山水,一住八年。这一时期,虽然他大声疾呼地干预时政、鼓动恢复失地的文字略有减少,但其壮志难消,只是表现得更为委婉、更加深沉罢了。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入笔起波澜,明确了时序的变化,以此构成春天到来又归去的两个层次。B.用“海棠魂”体现杜鹃花的精神,表现杜鹃花在风雨中盛开彰显的高洁品格。C.词的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之上,着重描绘杜鹃花的姿色,并引出词人自己的议论。D.词人问究竟谁能为花做主,此处“花”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惜花人”也另有深意。16.本词

4、上片第二句“杜鹃声苦不堪闻”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了“杜鹃”。请结合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首作品在抒情方面的异同。(6分)三、(2024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阅读这两首诗,完成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野菊(金)赵秉文离离常下菊,无主混蓬茅。路断秋光隔,山明水影交。荒丛鸣蟋蟀,寒叶挂螨蛸。拟访陶庐饮,柴扉何处敲。野菊(其二)(明)屈大均何妨同野草,岁晚为谁贞。蒂已平生苦,花犹一日荣。东篱无此种,靖节未知名。珍重过霜雪,微芳莫自轻。注赵秉文,号闲闲居士,金代后期人,一生仕五朝,官六卿,名声闻于朝野。屈大均,明末清初人,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

5、晚年著述讲学,终不复出。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诗首联写野菊生长于岩石之下,与蓬茅为伍,无人欣赏,却欣欣向荣,起到了点题作用。B.赵诗中间两联由远及近描绘野菊生长的环境:山清水秀,倒影成碧,蟋蟀鸣唱,蜘蛛悬叶。C.屈诗首联反问野菊为什么不同野草一样,却在这岁末寒天时节依然固守坚贞,统摄全诗。D.屈诗颈联以陶渊明不种此菊甚至不知此菊之名,体现出这簇野菊的默默无闻,为尾联张本。16.两首诗都以“野菊”为题,但表达技巧、志趣不尽相同,请据此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四、(2024江苏南京市九中、南京市十三中高三10月联考)阅读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卖花声

6、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释】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B.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C.“醉袖”运用借代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美。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16.请简要概括本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所

7、表达情感的异同。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5.【参考答案】D【解析】“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再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16.【参考答案】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千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解析】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

8、,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之鳞。这两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烟霞质”,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霞质”的松画来。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

9、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即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二、15.【参考答案】B【解析】“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既写鸟,又写花。在词人的笔下,这杜鹃鸟似乎有了人的灵性,它声声啼血,苦叫不停,虽不堪闻,却是想教春天再在人间“小住”,挽回匆匆归去的春光。结果在风雨之中,在它的声声呼唤之下,杜鹃花芬芳吐艳,把新的春色带给人间。“海棠魂”三字在此处是指杜鹃花,并没有体现其精神和高洁品格。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很相似。16.【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抒发了作者悲伤的心情;(2)不同点:本词主要写词人伤春的情感,也表达了对风雨飘摇的国家的哀叹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伤;白

10、诗主要表达被贬之地的荒凉僻远,以及被贬后内心的悲凉情感。【解析】本词:写词人不堪“闻”“杜鹃”啼鸣。这是词人在仲春时节想象到了暮春的悲凉,再结合其处境,体现了词人对春去的哀伤、对国家风雨飘摇的哀叹;如果结合词人一生的追求,更容易理解其悲凉的处境和壮志不能酬的悲凉。白诗:写诗人被贬谪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引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被贬谪之地偏远,早晚只能听到杜鹃和猿猴的叫声,诗人以此表现此地的偏僻荒凉,表达被贬后内心的哀伤等。【典故】杜鹃声苦不堪闻:成都纪一书中说:“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华阳风俗录又载:“杜鹃大如鹊而羽鸟。 其声哀而吻有血。士人云:春到则鸣,闻其声则有离别之苦。人恶闻之

11、。”“杜鹃声苦”实际上便表明杜鹃花开。蜀宫当日女:唐人司空曙杜鹃行一诗中有句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以美人姿色形容花色,生动形象。三、15.【参考答案】C【解析】“统摄全诗”有误,首联通过反诘语气责备野菊的坚贞,与颔联、颈联一起为尾联的议论抒情张本。16.【参考答案】相同: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典故,表达自己野菊的喜爱。不同:赵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动衬静。表达诗人对陶渊明远离尘嚣的仰慕,对自己政务缠身的无奈。屈诗运用了反问、比喻、对比。表达诗人虽至暮年,默默无闻,但直面艰险、坚贞不屈、决不自轻的志趣。【解析】两首诗均为咏物诗,诗人喜爱野菊,以野菊

12、寄托内心志趣。赵诗颔联借景抒情,野菊生长于无路的深山,环境幽僻,却有山明水秀、景色优美,表达了诗人对野菊的赞美、喜爱。“荒丛鸣蟋蟀”以蟋蟀鸣叫衬托野菊生长的荒丛之静。尾联借无处寻访陶庐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暗含政务缠身的无奈。屈诗首联运用反问责备野菊的坚贞。颔联将“平生苦”与“一日荣”对照,野菊为一日绽放而尝遍一生艰辛。颈联以陶渊明不种此菊甚至不知此菊之名,衬托出这簇野菊的默默无闻。尾联既是诗人对野菊的嘱托,也是对自己的告诫,“霜雪”既是自然界的霜雪,也比喻人生路上遭遇的困难与打压,强调自己将与野菊一样坚贞不屈、决不自轻的心志。四、15.【参考答案】B【解析】“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

13、点笑容”错误,“十分”二字,写的是歌妓给诗人斟满酒;“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的是歌妓的情态,歌女没有笑容。16.【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不同点:张词写出了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对前途的迷茫;杜诗有年老多病、思家念亲的孤独感伤,也有对国家动荡、时局不安的关切与忧虑。【解析】相同点:杜诗颈联“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老病有孤舟”“孤舟”,写出了诗人全家挤

14、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张诗“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总之,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不同点:“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写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张词写出了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对前途的迷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杜诗有年老多病、思家念亲的孤独感伤,也有对国家动荡、时局不安的关切与忧虑。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