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6657353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在物理学习中,对数据的估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以下为正在上初三的小美所进行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她行走一步的长度约为0.5dmB她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C教室里学习桌的高度为2m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km/h2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四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8.51cm、18.50cm、18.50cm、18.66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应该记为() A18.50cmB18.51cmC18.503cmD18.55cm3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42022年1

2、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夸父一号”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夸父一号”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夸父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运动的C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5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李白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舟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C钟表指针的匀速转动的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D公路上速度为5m/s的自行车与速度为18km/h的跑步者运动一样快6如图所示,是一辆小轿车在某段时间内的

3、路程一时间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s时间内,小轿车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25s时间内,小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05s内,小轿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D07s内,小轿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7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D手指按压不同的位置改变的是音调8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4、() A士兵听到的是次声波B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C士兵伏地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D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9淄博快速路网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区域拥堵,也象征着淄博正式进入“高架时代”。如图所示为淄博某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路旁的透明板墙用来减弱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与图中方法相似的是() A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B中考期间考点附近路段禁止鸣笛C公路边建绿化带D“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B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C通过平面镜,甲同学

5、能看到乙同学,那么乙也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D当入射角为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11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不相同的是()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小孔成像C墙上“孔雀”D后视镜中“风景”12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人从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C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是1m132022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来到齐盛湖公园,打卡“最美书店”海岱楼钟书阁,开启了一场诗和远方的阅读之旅。下列说法

6、错误的是() A水面波光粼粼是因为光的反射B湖面上海岱楼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小明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书上的字,这是发生了漫反射D钟书阁室内顶端的镜面大大拉伸了空间感是因为平面镜有扩大视觉空间的作用14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15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实例中所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一组

7、是()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水面,看到水花飞溅。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径迹和方向。取几根材料、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随着玻璃罩中空气被抽出,玻璃罩外听到闹铃声逐渐减弱,由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手轻敲桌面探究声音的产生。研究像与物大小关系时,将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ABCD二、填空题16小明裤子吊牌上标注的型号是“180/84A”。在国家标准GB/T335中规定,裤子型号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则该同学的身高为18.0 ,腰围的数据是84 。(两空均填写单位)1

8、7甲、乙两车正在桥上同向行驶,某一时刻恰巧同时经过桥上同一标记物,从该时刻开始计时,一段时间内甲、乙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1)甲、乙两车速度大小关系:v甲 v乙(选填“”“”或“=”);(2)在计时时段内,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 ;(3)从t=0开始计时,当甲、乙两车行驶4s时,甲在乙前方 m处。18小明使用小孔成像法观察日食,如果日食的形状如图1所示,则在纸片B上出现的“日食”是图2中的 (选填“A”或“B”或“C”或“D”)三、综合题19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品读诗句,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回答:(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9、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上为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亮 光源(选填“是”或“不是”);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钟声是通过 传到张继耳朵里的;张继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乌啼和钟声;(2)“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中的“楼台”是光的 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四、作图题20太阳光经书本反射后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已知反射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21如图所示是小花站在镜前试鞋的情景,请作出小花的眼睛A点看到鞋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五、实验题22小明和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斜面测量小车运动

10、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在练习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所用时间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小亮思考后将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选填“陡”或“缓”)一些,达到了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3)实验中测得AB段的路程如图为sAB= cm,tAB=1.8s,tAC=2.6s,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4)测出小车前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后,小明还想知道小车后

11、半程的平均速度。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BC和路程sBC,计算得到vBC小明的实验方案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5)若小车还没释放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23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把一个小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 (选填“粗糙”或“光滑”)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的,纸板E和F的交线ON与镜面 ,如图甲所示;(2)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

12、ON向前或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3)若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4)在硬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实验次数12345入射角i 20 30 45 5

13、0 62反射角r 20 30 45 50 6224小强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mm的茶色玻璃;厚为5mm的透明玻璃;实验中该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写器材前的序号),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为了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

14、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 点(选填“a”或“b”或“c”);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相应移动蜡烛B,蜡烛B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5)小军另外找了一支蜡烛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的像偏低且倾斜。分析图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25小美和小丽用如图1所示的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并靠近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