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66556311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 32页 共33页一、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迎宾大道西侧,规划3号路北起山海路,南与规划支路相交;规划4号路西接金科星辰小区南侧支路,东接迎宾大道辅道,为减小对迎宾大道的交通干挠,本次设计于迎宾大道前设临时回车场。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是该片区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两侧地块正在开发或已完成开发,项目的实施将方便居民出行,完善周边路网体系,带动沿线地块开发,提升城市形象。1.2工程规模本项目道路为大渡口区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4号路道路工程:(1) 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3号路延伸段道路全长279.

2、87m,本次仅实施K0+63.43K0+279.87段,全长共216.44m,道路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标准路幅宽16m,其中车行道宽8m,双向两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4m,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2)4号路4号路道路全长283.13m,道路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标准路幅宽16m,其中车行道宽8m,双向两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4m,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二、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业主单位与我院所签定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管线图(重庆市渝地西部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017.06)3、大渡口区桥梓塘3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2017.11

3、)4、金科星辰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2016.2)5、朵力迎宾大道一期总图6、朵力迎宾大道二期总图7、重庆市大渡口区桥梓塘3号路延伸段道路工程(K0+000.000K0+279.87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8.11)8、重庆市大渡口区桥梓塘4号路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里程桩号(K0+000K0+283.13)(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8.11)9、初步设计批复文件。2.2采用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

5、S20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 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 其它相关国家及地方规范。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

6、三、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道路(通过)1.补充交通小区划分、出行总人数、高峰小时系数、内外部交通分布、过境交通分布等内容。回复:已补充,详见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第三章节。2、补充交叉口转向流量分析,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提供依据。回复:已补充,详见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第三章节。3.补充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回复:已补充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详见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第十六章节。4.平面图中应标注路幅分配数据。回复:已在平面图中标注路幅分配尺寸,详见C2-DL-05、C2-DL-06道路平面图。5.补充节能及环保设计。回复:已补充道路节能及环保设计,详见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第十

7、五章节。6.应标注截水沟起终点位置,里程。回复:已补充,截水沟起终点位置及布置情况详见C2-DL-21截排水沟大样图。7.补充纵断面图中的地质概况。回复:已补充纵断面图中的地质概况说明,详见C2-DL-11、C2-DL-12道路纵断面图。8.边坡防护应强调: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化施工原则。回复:已补充,详见详见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第5.8节。9.交叉口缘石园弧应定位,应确定曲线起点、终点、园心处坐标回复:已对道路交叉口路缘石圆弧起终点进行标注,详见C2-DL-28交叉口竖向设计图。10.补充路基清表土石方数量表回复:已补充路基清表土石方数量表,详见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第十八章节。11.高

8、挖方地段应设置防护网,保证行人安全,并补充大样图。回复:已补充防护网设置大样,并计入工程数量,详见C2-DL-29防护网大样图。12.4号路与迎宾大道辅道的交通组织方式应确定。回复:4号路与迎宾大道辅道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3.2排水(通过)1.人行道透水砖宜核实水泥砂浆的透水性能。回复:已核实水泥砂浆的透水性能,其采用的是30m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符合国家标准图集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5MR205)的处理办法,符合透水砖铺装的透水要求。 2.内涝防治应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论证。回复:按意见修改,详见说明内涝防治章节。3.通信检查井的间距若无接入需求,直线段可适当放大。回复

9、:按意见复核图纸并调整,详见通信管网平面图。4.电力、给水等管网在起终点交叉处应标明与现状管网的衔接。回复:已按意见标注各管线与现状管网的衔接,详见各管线平面图。5.径流流向分析图表达内容建议完善。 回复:已完善径流流向分析图的表达内容,详见相关图纸。3.3电气(通过)1.分别补充两段道路的负荷说明;分别补充3#延伸段和4#路拟引电源的现状箱变负荷现状情况,新增后总负荷计算,原箱变预留回路情况均应说明;回复:按意见补充完善,3#延伸段和4#路拟引电源的现状箱变为双山路二期路灯箱变(现状箱变为160KVA)。原箱变已预留两条路的照明负荷。2.照明节能措施中,应对光源、灯具、全夜、半夜运行方式及设

10、计LPD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做相应说明;回复:按要求补充,详见说明9.4章节。3.防雷接地系统中对路灯分类应按规范;安全措施表达不完善、不规范;回复:按意见调整,详见说明9.5章节。4.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中应明确燃气管的等级,且所有管线间的水平间距为最小水平净距,而不是中心距离;回复:燃气等级为中压燃气,在燃气说明中已明确。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各管线水平间距已按规范调整,详见图纸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5.本工程未设计或预留有线电视、移动、联通、交通信号、视频监控等弱电管孔管线位置,应作相应说明和图上位置预留;回复:经与各管线单位沟通,在电力和通信管孔中已预留对应管线位置。6.照明配电系统图中断路器

11、整定、负荷计算、电压损失计算等需要重新核实计算,电缆型号及截面与设计说明中不一致。回复:按意见复核并修改,详见照明配电系统图。3.3经济(通过)1.概算说明中概算编制范围应按照包含工程编写,并增加概算投资与可研估算对比内容。回复:同意专家审核意见,概算编制范围按照包含工程编写,并在概算说明中补充概算投资与可研估算的对比内容。2.总概算表二类费用中勘察设计费建议按照勘察设计委托合同金额计入。回复:同意专家审核意见,勘察设计费用已按照合同金额计入。3.排水工程对部分位于车行道上的检查井应增加检查井顶部加固费用。回复:同意专家审核意见,已补充检查井加固费用。四、建设条件4.1地形地貌3号路延伸段勘察

12、区总体地形较平坦,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勘察区地形坡角一般610,局部开挖的的坡角达80,斜坡及填方边坡处1525。地形整体较平坦,起伏较小,局部呈台阶状。最高点位于拟建道路K0左侧石材市场内,高程为353.78m,最低点位于K0+280右侧,高程为343.05m,相对高差10.73m。4号路勘察区总体地形较平坦,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勘察区地形坡角一般1035,斜坡及挖方边坡处1550。地形整体较平坦,起伏较小,最高点位于拟建道路K0+40北侧斜坡上,高程为357.05m,最低点位于K0+20北侧,高程为339.53m,相对高差17.52m。场地地形地貌为中等复杂场地。4.2气象及水

13、4.2.1气象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日照少、多雾、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特点。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6,日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42.2(2006年7月),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该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42.2mm,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4月9月,其降雨量高达866.2mm,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6%,且多以大暴雨形式于68月降落,日降暴雨量普遍大于50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3.9mm。4.2.2水文经现场调查,场地为斜坡和开挖裸露基岩,开挖区西侧有少量积水,除此外,未见其他

14、水体,勘察区现状水文条件总体简单。4.3地质构造3号路延伸段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隶属金鳌寺向斜西翼,岩层产状1055,层间无充填,层面结合程度好,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呈单斜构造,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岩体中主要可见2组构造裂隙:L1:倾向120,倾角11,裂隙面平直,张开13mm,结构面较粗糙,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25m,延伸一般13m,结合差,属软硬性构面。L2:倾向210,倾角84,裂隙面平直,张开15mm,结构面较粗糙,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14m,延伸2.05.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4号路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隶属金鳌寺向斜西翼,岩层产状10510,层间无充填,层面结合程度好,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呈单斜构造,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岩体中主要可见2组构造裂隙:J1:倾向115,倾角18,张性,裂隙面平直,宽度13mm,结构面较粗糙,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25m,延伸一般13m,结合很差,属较硬性构面。J2:倾向210,倾角85,裂隙面较直,宽15mm,结构面较粗糙,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14m,延伸2.05.0m,结合很差,属硬性结构面。4.4地层岩性(1)3号路延伸段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野外钻探揭示,场区土层主要为施工回填分布的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杂填土(Q4ml),下伏基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