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6655625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汇总1.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人们问郭橐驼树种得好的原因,他说树木长寿茂盛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因为“_,_”。2.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无比愤懑,但最后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句子是“_?_”。3.陈情表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4.古人饮酒的器皿有“觥”“樽”“觞”等,诗人常用饮酒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如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又如客至中杜甫用“_”写自己生活的贫穷。5.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各路英才,老少皆有。6.客至中“,”两句,写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

2、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高兴地迎接客人到来。7.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也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8.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句描写出明月夜里树影动静相宜的美好。9.杜甫蜀相中“,”两句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字里行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10.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两句是“_,_”。1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以形象的比喻说明种树人只要做到“,”就能让树木的本性得以保全,天性得以发展。答案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引壶觞以自酌樽酒家贫只旧醅5.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8.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0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1.石钟山记里,苏东坡对和尚与小童的展示“笑而不信”,晚上趁着月光,他“,”,观大石,闻鹘鸣,置身现场,想要用行动寻找答案。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这条经验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3.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潺潺流淌的场景,不由得发出感慨:“, ”。4.蜀道难中,在绝壁枯松的特写后,是一组快镜头,诗人用“_,_”两句营造了

4、排山倒海的声势。5.项脊轩志中多用叠词状物抒情。其中,用叠词来渲染物是人非的感伤的句子是“_”;用叠词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的句子是“_”。6.陈情表中,李密用“_,_”,写出了自己辞任洗马后朝廷严厉责备的态度。7.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将精神上的孤傲、安适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_,_”。8.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_”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_”一句表现了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9.在阐释生与死这一人生的终极问题时,王羲之不拘成见,在兰亭集序中用 “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见解。10.杜甫蜀相中,“_,_”两句写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诗

5、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答案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5.今已亭亭如盖矣何竟日默默在此6.诏书切峻责臣逋慢7.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8.重湖叠山献清嘉尽荠麦青青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司马迁评价离骚“_,_”,强调屈原描写寻常事物能传递极大的旨趣,列举近事却能表达深远的意思。2.临安春雨初霁中“_,_”两句,陆游表面写了闲适恬静的境界,其实隐含着无限的感慨和牢骚。3.蜀相中“_,_”描写了丞相祠堂青草自绿,黄鹂自鸣的景象,暗喻忠贞爱国之人已被遗忘,体

6、现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4.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代的诗文中。如李白蜀道难中“_,_”。5.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了热烈的响应。6.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7.屈原离骚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8.陈情表中面对皇帝征召,李密进退两难: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_”;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_”。9.杜甫客至中,“_,_”两句描写了居处地的景色,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10.石钟山记中,苏轼之所以对李渤观点存疑,是因为“_,_”。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2.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5.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6.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7.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8.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9.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