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解析版)

gu****i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4KB
约18页
文档ID:366193033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解析版)_第1页
1/18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1.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2.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希腊、地中海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3.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4.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知识精讲知识点01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商业贸易的起源(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时期表现商朝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3.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国家或(地区)表现古埃及①商业历史悠久②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古希腊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4.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概况丝绸之路①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

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③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①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5.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微点拨】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有: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知识拓展】广州“十三行”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在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即学即练1】1.据考古发现,下图所示瓷器出土于今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A.当时坦桑尼亚与中国有直接的贸易往来B.东非国家很早就开始模仿中国制造瓷器C.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非洲D.当时已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答案】C【详解】根据“瓷器出土于今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可知,原产于15世纪的中国瓷器在非洲国家出土,反映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非洲,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当时坦桑尼亚与中国有直接的贸易往来,排除A项;东非国家很早就开始模仿中国制造瓷器与“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不符,排除B项;当时已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即学即练2】2.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基础【答案】C【详解】根据“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知,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C项与题意吻合。

材料只提及巴格达一个城市,缺乏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故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也并未提及奴隶制和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知识点02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产生与发展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2)作用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②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信贷(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①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②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③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①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④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⑤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3.商业契约(1)古代世界商业契约的发展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2)古代中国商业契约的发展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微点拨】货币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即学即练3】3.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 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 D.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诸多领域都广泛使用契约文书,这反映出当时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故选D项;这些契约文书未说明贸易的主体,无法得出“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的结论,故排除A项;隋唐五代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并未松弛,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从契约这一方面研究隋唐五代的经济活动,不能就此说明史料全面,故排除C项。

能力拓展考法01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6.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7.商业信贷发展:春秋时期出现货币信贷,宋代出现商业信用凭证汇兑——交子,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8.商业契约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契约汉代以后广泛应用典例1】“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大量运销于西方,在罗马成为贵族富人们普遍使用的衣服和帘幕材料此外,中国的铁器、漆器等也输入西方罗马帝国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通过这条路而输入中国这反映了“丝绸之路”A.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建立C.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影响了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答案】A【详解】材料“罗马帝国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通过这条路而输入中国”体现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帝国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后产生的,排除C项;材料与影响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典例2】《梦梁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此时尚犹未绝”这反映出,南宋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繁荣民众富足C.节日文化的兴盛 D.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答案】C【详解】南宋临安民众在清明节时除了祭祖敬宗之外,还有其他娱乐活动,反映了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节日文化的兴盛,故选C;宋代由于民族政权的并立,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役负担非常沉重,故B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考法02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2.以友好交往为主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6.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典例3】图1和图2分别是汉代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对比图1和图2,据此分析唐代 图1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A.朝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 B.抑商政策有所放松C.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 D.对外交流范围扩大【答案】C【详解】通过观察两幅地图,结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