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5475369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高中教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六、布置作业: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历史上、现实中那些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的名言警句、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全班交流,并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先给大家提供几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本课三则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采用对比手法可使“乐以天下,忧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的:1. 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2. 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 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说理的特点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教学过

2、程:一、导入新课: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分析简答: 1. 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2. 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提示: 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3. 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 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 的个性?提示: 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 传自己的政治理想。4. 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

3、贴切性?提示: 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 的重要性及实行 “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 “仁政”的效果之显 著。二、 亮点探究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3)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同德。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今天我们就。4.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生意)和衷共济(面对困难的时候,地震、雪灾、奥运会)团结和洽(企业)我善养吾浩名师精编

4、 优秀教案1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联的?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探究学习: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 语气轻而短促, 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 却无王者的威仪, 精神状态是低下的, “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3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 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探究学习: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 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慢而藐视。 4孟子主张的

5、“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探究学习: 孟子以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 “嗜杀人者” 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 “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 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以 “如有不 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 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 “不嗜杀人者”的 话题来抒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5文中出现的“之” 字有

6、哪几种用法?探究学习:文中出现的“之”有 14 处,可归为 4 种用法: 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 “孰能一之” ;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 ;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 然 兴之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三 课文小结王何必曰利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4.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

7、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3)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同德。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3 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 处世的借鉴。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 ; 掌握孟子的义利观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读法、探究法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第一则 内容探究( 1 )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 )说明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

8、好处-孝亲(3 )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犯上忠君A、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B、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 举例论证: 不夺不魇C、 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 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D、 再次强调论点, 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小结: 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课文延伸: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孟子。 滕文公下联系实际:俗话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 人们追求利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

9、西都以 “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 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小结: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3)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同德。5)探讨本则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A、怀利:兄弟割袍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家将不家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成仇说”。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羞恶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竟争的社会,一些人一切向钱看,虽然谋取了利,但心灵世界却空虚的一无所有。三、学习第二则( 1 )宋牼劝战的方式和条

10、件是什么? 明确:言其不利,有所遇。(2 )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3 )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4)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同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明确:何必曰利曰仁义而已明确: 行仁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5)探讨本则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A、 怀利: 兄弟割袍 恩断义绝 父子反目 家将不家 不亡者,未之有也 君臣成仇 国将不国;B、 怀仁义: 兄弟手足情深 父子共享天伦 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臣同心同德小结: 联系实际: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食品安全就曾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 而造假售假者似乎并没有在此

11、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这两年有毒食品的出现竟有愈演愈烈之 势,瘦肉精、 皮革奶、毒豆芽、染色馒头、墨染粉条、 牛肉膏、一滴香、火锅红、地沟油 如此大张旗鼓地制假贩假 。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人以“利”字当头,大家就会互相坑害;如 果一个社会人人高扬仁义的价值,大家就会互相关爱。(食品安全问题:那些生产“地沟油” 的不能保证自己不吃添加“瘦肉精”的猪肉。)四、 合作探究( 1) 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子曰 “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明确: 孔子: 极力追求利,但要符合义。孟子: 坚决反对追求利。(2)

1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明确:孟子反对利,而特别强调义;孔子赞成追求利,但要以符合义作为前提。然之气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部现这羞恶之心。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论证艺术。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情境教学发散课文中的关于“人和”的话题,鼓励表现。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3 )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结合练习册)义与利的关系实质上是道德价值与经济价值、社会正义与

13、社会功利的关系。孟子提倡义,反对利,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以“义”为先,追求社会正义, 遵循社会道德规 范,政治原则,反对见利忘义、放弃仁义去追求物质利益。学会辩证看问题。义利兼得。五、课文总结:六、布置作业: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七、教学反思民为贵教学目标:阐述你对孟子民本观点的看法。教学重难点: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导入大思想家荀子也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可 见, “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时说: “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更

14、是把 “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二、整体感知1、孟子为什么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3、孟子 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 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明确:1、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 百姓最为重要。的评点。分析段2段3:讨论怎样做到“人和”?结合两个语段,总结出要点,明确是“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要“扩而充之”,要“存之”,要“求”之,要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二、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感受下面,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实际。谈谈对艰苦奋斗、忧患意识的认识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2、“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