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

上传人:橙** 文档编号:36547486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原教案)大学课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现实生活中,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对社35.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C、传统文艺B、传统建筑D、传统思想20XX年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转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 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

2、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 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 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 影响, 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 展的作用”, 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

3、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 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 展的积极作用,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 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二、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三、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1 、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 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2 、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二)讲授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

4、,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 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 内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在进入新课之前让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看看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可全部抛弃。传统文艺展示图片:诗经、四大名著、京剧、传统书法和绘画等。传统思想师设问:你们知道中国统一的认同感C、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课后作业:材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

5、展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来源,知道它有哪些特点。问题探究一:( 1 )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2 )你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展示图片:针灸 京剧 书法和绘画师问: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3、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4、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师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 (学生探讨, 可以分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 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

6、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 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 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 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 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1、传统习俗师问:我国传统习俗你知多少?你知它们的由来和演变吗?学生举例: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师设问: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呢? ( 学生发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

7、具雏形, 时在立秋日。 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 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 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 今。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探究二设问: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 学生讨论)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第一,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 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

8、性; 习俗符合 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2、传统建筑请同学们看图片: 北京的四合院和菊儿胡同, 故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 的窑洞,江南的水乡,蒙古的毡房等。问题探究三: 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呢?二、传统文化在今天请同学们看图片及视频短片:问题探究四:你知道北京20XX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化的其他表现形式就留着同学们课后再去探究。师:既然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那么,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这些中华民族内涵又能因时而变。老师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

9、?(自由发言)传统文化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认为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起 来非常方便, 不占用土地资源; 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 但传统建筑属于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3、传统文艺展示图片: 诗经、四大名著、京剧、传统书法和绘画等。4、传统思想师设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影响深远的传统思想?学生讨论举例: 儒家思想中的“和 ”、民本思想、 诚信、中庸、“大同思 想”等。师归纳总结: 儒家思想等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对中国人的价

10、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 们现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 更详细内容且听下一个探究活动详解。以上只是从多个不同方面看传统文化,当然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表 现形式,这里我们没办法一一列举,就像奥运会开幕式上因为时间的关系,张艺 谋导演也没办法将中国全部的特色文化都搬到舞台上。所以传统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就留着同学们课后再去探究。师: 既然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 那么,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呢?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请同学们看图片及视频短片:问题探究四: 1、你知道北京 20XX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 文化的烙印吗?2、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

11、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 术形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会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 热烈与祥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的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 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老师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 (自 由发言)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 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12、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呢?二、传统文化在今天请同学们看图片及视频短片:问题探究四:你知道北京20XX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顺应社会发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的晚餐延安宝塔A、B、C、D、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1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 文学艺术和习俗, 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 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而延续到今天的。 因此, 我

13、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但是, 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 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 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 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 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2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那么, 在现实生活中, 传统文化 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以下两个材料:材料一:古语云: “君子和而不同”, “和实生物”、 “和为贵”、 “家和万 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

14、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 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问题探究五:设问: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 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 与传统文化的“和”、 “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学生讨论)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 “合”思想,将“和”、 “合”思 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 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3)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 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

15、社会发展过程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 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4)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 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哪位同学能列 举这方面的事例呢?(学生自由发言)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 又可能起消极作用, 那 么,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呢?以传统思想“孝”为例。教师启发: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家庭 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孝”里包含了尊老、敬老、养老等积极的一面,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大孝子,有很多孝的典故,如卧冰求鲤、为母埋儿等。我们在被他们的孝心感动的同时, 在继承他们孝的思想的同时, 是否还有其他一 些的感触、思考呢? 或者说传统道德里的“孝”有没有不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一面呢?问题探究六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传统“孝”里有一些愚孝的成份,例如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