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936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母亲等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选文篇目 主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辅文:母亲(肖复兴)、目送(龙应台) 文本解读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不仅表现出深沉细腻、好不张扬的母爱,更是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母亲一文,肖复兴从孩子的视角,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了继母对自己视如己出的一个个片段,表现出继母的宽容慈爱、善良无私,在平实的语言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目送一文,作者刻画了母子和父女间离别送别的六个画面,看着儿子渐渐成长,与自己一

2、次次离别,看着父亲渐渐衰老,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满满的母子情和浓浓的父女情,更有着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本议题的选择来源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单元目标为: 1.感受和理解文章表现的亲情,唤醒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显豁直白,易于直接把握;有的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所选三篇文本,都能体现至爱亲情,同时更是融合了作者其他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研读过程中,能更好理解和感受亲情

3、,感受人性之美,唤醒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感悟面对挫折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珍惜生命,珍惜亲情。 学生通过独自思考、交流成果、信息提炼、分享成果、总结评价等方式,在阅读文本、品读语言、分析情感、感悟文本深意的过程中,学习作者通过片段记事的方法,品析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情感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融入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体会语言之美、亲情之美、人性之美,激发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通过片段记事的方法,品析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情感的方法。 2. 感受亲情,感受人性之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珍惜生

4、命,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 1.概括叙事片段,学习记事方法。 2.品析、朗读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语句,体会人物情感,品读出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1.群文文本资料师生每人一份 2.课前学生进行文本预习,熟悉文本内容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这就是亲情!在史铁生的心中,亲情是病重的母亲对儿子深沉细腻的关爱,犹如一江剪不断的春水,流动着儿子心中对母亲永远的思念;在肖复兴的心中,亲情是没有血缘的继母用宽广无私的胸怀为儿子带来温暖、带来爱,犹如一部写不完的

5、书,记录着儿子心中对母亲刻入骨髓的敬爱之意;在龙应台的心中,亲情是母子、父女的离情,犹如一丘数不尽的细沙,沉淀着母亲对儿子、女儿对父亲是长年堆积的牵挂。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欣赏三篇文本秋天的怀念、母亲、目送,去感受至爱亲情,感悟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 (二)学习任务一 整体感知,阅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 阅读秋天的怀念、母亲、目送三篇文本,概括各文本中的精彩片段 文本 精彩片段 秋天的怀念 母亲 目送 (三)学习任务二 比较阅读,品析语言,理解人物情感和对人生的理解 1.品读秋天的怀念和母亲,思考: (1)这两篇文章都表达出浓浓的母爱,请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人物的情感。 (2)这两篇文章都表现出

6、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体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两位作者对母亲情感上的异同点。 2.品读秋天的怀念和目送思考: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两位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四)学习任务三 交流拓展,发散思维,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将交流分享的个人品析成果,集中提炼后进行展示,并选择精彩的语句大声朗读,读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同学的朗读效果进行评价。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谈一谈阅读这三篇文本后的收获和感悟。 _ 读中品品味语言、品析语句 3.教师指导学习方法 读中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_ 读中悟品读语言感悟作品深意 (五)学习任务四 课后延伸,学以致用,表达个人

7、独特情感体验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感悟,以“亲情”为话题,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叙事完整,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六)结束语 有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感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之情;有了父母子女的离别,才能读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之心;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无法重来,珍惜亲情、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美好。 七、教学板书 言浅情深 语短情长 品 语言 _读 思 情感_悟 深意 附内容预设: 学习任务一 阅读秋天的怀念、母亲、目送这三篇文本,概括各文本中的精彩片段 文本 精彩片段 秋天的怀念 1.“我”摔东西,母亲偷偷地关注着 “我”; 2.“我”摧残自己,母亲阻止“我”,让“我”

8、“好好活”; 3.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 4.母亲病倒吐血,与“我”永别。 母亲 1.母亲刚到“我”家,“我”抵触她,拒绝她的亲近; 2.“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母非但不反对,反而说服父亲; 3.“我”被自行车撞倒,后母背“我”去医院,因心疼“我”而自责流泪; 4.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后母忍痛把亲生女儿远嫁内蒙; 5.为把“我”和弟弟拉扯大,后母帮人家看孩子,在家弹棉花、攫线头。 目送 1.儿子上小学第一天,在校门口,“我”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2.儿子十六岁时去美国做交换生,在机场,“我”目送他头也不回的闪入海关检验口; 3.儿子上大学时,即使同路,甚至同车,也不愿与“我”同行; 4

9、.“我”回台湾教书,报道那天,父亲用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深感自责,觉得对不起“我”,“我”目送他倒车驶出巷口; 5.十几年后,“我”去医院看望父亲,推着他的轮椅散步,用手帕擦拭他裤腿上的排泄物,离开时,“我”目送父亲轮椅的的背影没入门后; 6.父亲去世,在火葬场的炉门前,“我”目送父亲的棺木缓缓地滑入。 学习任务二 1. 品读秋天的怀念和母亲,思考: (1)这两篇文章都表达出浓浓的母爱,请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人物的情感。 示例: 秋天的怀念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理解,他深知儿子内心的痛苦,给儿子发泄的

10、空间,但又不放心担心儿子伤害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关注着儿子,表现了母爱的宽厚和细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此时的母亲看到儿子伤害自己、自暴自弃的行为,内心的焦急与痛苦,不顾自身病痛的折磨,以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情,劝慰儿子,期待儿子走出绝望,表现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 母亲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 父母的对话,可以看出继母不但不反对“我”挂生母的照片,还说服父亲,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宽容。 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

11、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 母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亲生女儿远嫁蒙古,并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留给继子,表现出母爱的无私伟大。 (2)这两篇文章都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体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两位作者对母亲情感上的异同点。 示例: 相同点:都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不同点:秋天的怀念一文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痛苦绝望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已病情严重,当母亲永远离去,内心无比痛苦和悔恨;母亲一文表现出作者对后母为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充满了感激、赞美和敬爱之情。

12、 2. 品读秋天的怀念和目送思考: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两位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示例: 秋天的怀念一文表现出作者理解了母亲对自己的期望,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目送一文中,作者感悟到人生沧桑无常,生命如此脆弱。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的经历,珍惜我们有缘目送或目送我们的每一个人,珍惜我们拥有的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附群文文本: (一)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

13、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

14、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