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55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第2讲 文体常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文体常识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一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 2课时 知识点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教学目标 1从表达方式角度理解不同文学体裁2注意记叙这一表达方式在说明文、议论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特征2准确辨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教学难点 1注意不同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作用2辨析记叙文文体的具体分类 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三个片段。 同学们,阅读完这三个片段,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呢?第一个片段,“我爱黄河,大家应该能感受得到,第二个片段,“这是阿司匹林,它适用于哪些病症”,这应

2、该也是大家能知道的,第三个片段,“工农商学兵应该联合起来,这是读完的关键信息,对吧?那么,这三个片段最本质的区别在哪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并掌握的。 1.五种表达方式的理解: 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2.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1.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

3、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速写、日记、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等。 2.主要特点: (1)通过生动的形象以及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2)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3)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等。 3.记叙文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背影一文: 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有的记叙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

4、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4.记叙文分类: 5.记叙顺序见第1讲 6.记叙的线索: 一篇文章的题材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主要有: (1)以时间为线索。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中心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2)以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以某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某人为线索。在这类文章中,某

5、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孔乙己中的“我。 (5)以见闻为线索。故乡就是一例。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和“我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7)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 念察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7.记叙文中的各种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记叙

6、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人物和事件概括地介绍给读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以及环境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1)记叙中的描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描写。单纯的记叙,会使人感到平谈、枯燥、乏味,

7、只有把记叙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从描写的角度分,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论人物描写,还是写景状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印象。 (2)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3)记叙中的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交又

8、或糅合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叙议结合对一篇文章的意义,一般来说有二:从文章的结构来说,“议”常起过渡联系的作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第一、第二两个故事间的“我们的战土,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一段话,就起了过渡联系的作用。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文章的主题来说,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叙中夹议一般常见的有三种形式:一是先叙后议,在叙后以整段的篇幅进行议论,如故乡文,作者先叙述故乡凄凉景象以及少年好友闰土在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力下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最后三段以议论结尾,表达自己追求新生活的愿望。二是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夹入一两句议论。三是先议后叙,

9、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有几段议论。 (4)记叙中的抒情。抒情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对作者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和表述。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有许多直抒胸臆的句子,作者在记叙了老师主持公道,排除了“我们”的小纠纷之后,说“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写孩子的感受情真意切。作者在记叙梦中寻找老师时,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些发自肺腑的

10、话语,充满着思念、惋惜、依恋之情,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的文章,是在具体描述中渗透着强烈感情。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些抒情句含而不露,蕴藉深远,但同样真切动人。有的则由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直接发表看法。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1.说明文: 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客观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特点: 3.说明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

11、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懂得安排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如故宫博物院用空间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构造。 (2)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写书籍由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

12、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从整体到部分,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小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结果如何。 从特点到用途,如松鼠先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用途。 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时,就按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 从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先概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13、,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从现象到本质,例如奇妙的克隆,文章先列举克隆鲫鱼和克隆绵羊的例子,然后说明了克隆技术的奥秘和造福人类的本质特征。 4.说明文分类: 5.说明文中其他表达方式的运用: 说明文当以说明为主,但也不完全排斥其他表达方式,关键在于处理好主从关系,即说明文中的内容与形式都应为说明目的服务。这是说明文表现手法的灵魂。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对花草的说明,其间描写、议论互相交融,有机结合。如写藤萝一处,先用描写再用议论,把藤萝开花时的赏心悦目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 所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不必拘于某种单一的形式,而应从目的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手段和形式来为目标(即事物或事理的说明

14、)服务。这样既能把握中心,丰富内容,又可放开手脚,左右逢源。而阅读理解这类说明文时,也须既牢牢把握说明内容的实质与要点,又切实领会说明各部分间的关系与组合。 6.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一般说来,说明文含有记叙的成分,记叙文里也有说明成分,但只要真正懂得两种文体的性质和特点,仔细从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辨析,差异是容易区别的。 区别角度 说明文 记叙文 写作意图 说明事物或事理,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较清晰的了解。【以知授人】 通过写景、状物、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以情感人】 主要内容 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以写人、叙事、写景为主要内容。 表达方式 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与抒情。说明文中的记叙,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象和夸张,叙述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的描写只是以达到将具体情形解说清楚为限,绝不作过细的描写。 主要采用记叙与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与议论。记叙文中的描写,讲究“形似与“神似”。 1.议论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