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520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同步检测-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期末复习同步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的家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家训,辞源的解释是:“家训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令、家诫、家戒、家规等,其内容在家范、家礼、家约以及教子诗、示儿书、家书中也经常有所涉及。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训颜氏家训

2、朱子家训袁氏世范等,其中许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与立志。在古代的家训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稍后的嵇康在家诫中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据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建立诸侯国,遍封功臣。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

3、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丈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庭训,是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

4、进程中,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风尚的缩影,好的家风家训,决定了家庭进步和文明程度。中国的家训文化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家训和家风

5、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删改) 材料三: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周代以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文化的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家训文化

6、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新时期,家训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传承与创新。 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

7、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好

8、家风好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更好地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比如:包拯的家训只有数十个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训定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

9、族优秀传统文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B.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联系,家庭中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利于良好家风形成和延传。 C. 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都能得到好的提升和好的实施,

10、那么全社会都能够认同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与古人以身示范来教育晚辈的目的一致。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如果每个家庭的;那么全社会都能够”说法绝对化,材料中只是说“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这样做了就能达到这一效果。故选C。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

11、早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 B. 记载真实的“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C. 从孔子训诫儿子归纳出的“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D. 在整个中国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中国家训最基本的一个。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错,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

12、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故选A。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嵇康家诫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 B.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在近现代人才辈出。 C. 家族成员要学习和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谨记祖先对后人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D.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

13、、信等道德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D项,文中谈“三纲五常”来说明家规约束作用,是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不合材料三中的“家训的传承与创新”的论点。故选D。 4. 请简要归纳材料三的论述层次。(4分) 【答案】文章由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及作用引出论点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正文从三个方面谈传统家训文化教育方式;结尾谈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述文的论述层次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通读文本,弄清

14、文章先论述了什么,再论述了什么,将文本的论述层次找出即可。本题的材料三,先论述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及作用,如“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出论点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如“新时期,家训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传承与创新”,接着从三个方面谈传统家训文化教育方式,最后谈到了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5.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如何让家训在今天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6分) 【答案】不断丰富家训形式及内容,与时俱进。 汲取古代家训中的优秀成果,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 发挥家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使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15、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的较简单,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所在的相关区域,对相关内容总结概括即可。如材料三中“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可以总结出:发挥家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使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其他各点从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