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51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

2、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中,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

3、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的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会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这些垃圾把他们的阅

4、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然而他们正是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素质的。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

5、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节选自周国平论读书,有删改) 材料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注】,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6、;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

7、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选自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有删改) 【注】博彩:涂上色彩。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

8、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这强调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B“读书”与天性及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又可以弥补读书的不足。 C透过读书的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个人,如鄙视读书的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明智之士常常学以致用。 D周国平很重视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是围绕好读书、读好书及怎么读书展开的,结构层次清晰。 B材料一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意在说明读书内容跟人的精神品级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C材料二对读书的内容、策略、功用等方面进行了层层分析,

9、逻辑严密,表现出很强的论辩力。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分析形象生动。 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的一项是(3分)() A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一段的行文脉络。(4分) 答:_ _ _ _ 5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两则材料介绍的读书方法。(4分) 答:_ _ _ 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疯英雄 赵广建 那年头秋,天刚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还没端稳饭碗,就听见自

10、家村那方“咚咚咚”炮响。舅妈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钻了一宿。第二天没了炮响,自家村那方枪声又“嘟嘟”到了黑晌才没了动静。东邻的伍生说:“中央军一支队伍被日本兵锥住了屁股,上千人乱了方寸,借你们村一堵城墙,调回头来向日本兵开火。日本兵双手握刀往城墙上攀,丢下七八十条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调来了五千皇协兵,从村东杀到村西” “甭冲我瞎说,没这事!”她内心胆怯。 “是我亲眼见。” “见哪个?上你家井沿子上趴着念给井里那个脏模样去。胡扯!” “是真。” “不是。你没有爹妈,没有姊妹,还要牵扯上一个我不成?” “是真。” “不是!”她嘤嘤哭,掩襟拭泪,嘴里嘟囔伍生胡云。 隔天,街上消息扬开,日本兵杀绝了自

11、家村四十七户人家,杀死了她亲爹妈,亲姊妹一家六口! 起先,舅妈也同她伤魂失魄地哭,后来,帮她用典卖的房、地钱料理完丧事,就收养她住在了西善堡村。 那个叫伍生的东邻,个儿小,胆儿大,常来多嘴嚼舌。枪响那天,他一人跑到村东口扒瞧,回来就讲日本兵咋样指使皇协兵烧杀,有鼻子有眼。 她只比伍生小一岁。小时候一口一个伍生哥。大了些,来舅妈家串亲,伍生猫闻腥了一样赶来没话找话。往来后,伍生说家里没活儿,有事没事往这院跑。一来二去,年轻人眉来眼去,说话也躲躲闪闪了起来,赶上三天两头过兵阵,谁家有大闺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顺坡推驴托了媒。秋后,她嫁给了伍生。 月余,兵阵穿梭一样一拨一拨地过。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

12、惊恐,相继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枪炮更张狂了。舅爹妈在兵乱中被炸死。伍生料理完丧事,说了声“不能再当亡国奴!”也卷上行李参加了逃奔一走,四年没音讯。直到亲闺女双菊年满三岁,她打发奶奶下了世。伍生还不见回。 几年里,她视闺女如命。登门劝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会,一门心思等伍生回来。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门,顶上顶门杠,相伴孤寂与恐惧熬到迟来的天亮。 这天后晌,街上又传来狗咬。随后传来了敲门声。 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张,习惯地从锅底上抹两把,再往自家脸上抹两把,乱了乱发髻,抱上孩子去开门。 门一开,来不及闪身,被一帮皇协兵团团围住。她懵了。当兵的一个个有说有叫,她定睛审视,先是害怕,当与最后一个倚在门框

13、上的兵眼神相碰时,脸刷地白了! “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让兵们挤进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 兵们吆喝着要酒,洋钱自管往地上扔。她捡了几块洋钱,抱上双菊提上篮子出门上街来。 半道街不见人影。在村东杂货铺有人与她搭讪: “今儿新鲜哩。” “嗯哪,来客哩,打壶酒。” “割肉不?” “割,嗯哪,割二斤。”她迟缓地答着。 酒肉备妥后,她扯着篮子又串了几家门。回来就赶着忙活。待十多个皇协兵把桌上吃喝了个精光,又东斜西歪时,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凶的,最先耳鼻出血,一个个先是浑身青紫,不大会儿,没了声息。倚门框的那个吃喝得顶少、难受的工夫顶长,跪扶住桌角

14、,想跟她说话,只见双唇抖动,乞求的目光闪着怨愤,却吐不出整字来。她脸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双瞳闪出刺一样的凶光,抄起门后的顶门杠,照准那人的脑门抡去,“扑”一声,斑浆溅了她满脸,她触电般后退了一步,“哇”吐了。 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协兵,进家后没来得及向她说第二句话,就死了。她呆若木鸡地望着血泊,默默呜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 整整半夜,她惊视着血尸发呆。以为自己坠在梦里。她拿绳子将尸身一个一个拖进猪圈里,又连夜弄土把猪圈填平。之后,她疯了。因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饿急的孩子啃吃了洒上了酒的骨头 新中国成立后,猪圈被挖开,她杀死的十多个皇协兵被政府确认。病好后,方圆数十里依旧叨念西善堡有个疯英雄。 每年,小学生经过西善堡村参观自家村惨案,她必讲那个惊骇的夜晚,那个骨子里要报仇的勇气和那个颤抖的双手与喷涌的血浆。每一次她都经受剜心一样的痛苦。那夜晚几乎长年萦绕在她脑际。人在时,她讲得激动,人离后,她伴着孤寡与艰辛,默默无声地过日子 多年,她的生活由县民政局补给。每逢过年过节局里总会有人来探望。探望的人帮她缝缝涮涮,搁下补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开。自从民政局给上补给,来过了多少趟,换过了多少人,谁也没提及过英雄本身是没有补助金的,只有烈属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