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50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注】泠然:轻举貌。文选江淹杂体诗:“泠然空中赏。”锦囊术:成仙之术。汉武内传载:汉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传授的仙经放在紫锦囊中。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骑羊子:即葛由

2、。列仙传卷上:“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1此诗四句可划分为一节,共四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 B第二节前两句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后两句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 C第三节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 D第四节前两句描写云烟万态、晴光霞影的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让人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后两句说诗人遇见了骑羊子葛由,与之携手仙去,辞谢人间。 2本诗运用

3、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请分析这两种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_ _ _ _ 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花鸭【注】 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注】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江头五咏的最后一首,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身上没有泥渣,独自缓步于阶前却不争食,举止显得与众不同。 B颔联写作者所见,原来“花鸭”的羽毛根根

4、独自竖立,毛色只有“黑”“白”二色,富有象征意义。 C颈联中的“不觉”“休牵”二词,表现了花鸭对众鸭的嫉妒、惊猜浑然不觉,也表现了作者对花鸭行为的规劝。 D尾联是作者对花鸭的进一步劝说,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鸣叫了,情感含蓄而蕴藉。 4有人评价这首诗,认为“花鸭”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写照,那么在诗中作者赋予了“花鸭”怎样的精神风貌?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答:_ _ _ _ _ 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

5、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本词为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所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吹梅笛怨:“梅”是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次第:转眼之间。中州:中原。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写词人见到柳色渐浓,听到吹笛之声,因哀思而觉得春意尚浅。 B“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三句,写词人因为自己名气高于他人,拒绝了乘宝马香车的妇女的邀约。 C“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三句,写词人少

6、女时代游乐时间多,不过最重视的还是元宵佳节。 D“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三句,写词人与闺中女伴们一起精心打扮,盛装出游,尽展艳丽之姿。 6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_ _ _ _ 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

7、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

8、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

9、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

10、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在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

11、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苏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

12、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

13、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苦读。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苏轼从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信奉佛教有关。 C夏承焘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他对许多日本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森槐南等日本词人在模仿苏词时,经常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足见苏轼对其影响之深。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