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472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壶口瀑布 练习题(含答案)第17课、 壶口瀑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俯视(f) 漩涡(xun) 推推搡搡(sng) B霎时(sh) 雾霭(i) 怒不可遏() C告诫(ji) 出轧(y) 汩汩如泉(g) D驰骋(chng) 迂回(y) 挟而不服(xi)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夺路而逃如丝如缕怒不可遏 B涛声如雷勇往直前前呼后拥 C浑厚庄重推推搡搡千军万马 D蜂窝杂陈博大宽厚振耳欲聋 3.选词填空。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推推搡搡熙熙攘攘跌跌撞撞),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2)人常以柔情比水,

2、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 _(挤压排挤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3)这伟大只在(流冲奔)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4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5下列诗句与黄河无关的一项是( ) A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

3、峡水库,惊异于她_;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_;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_。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便如痴如狂。 如泊如镜的沉静如虹如带的飘逸如狮如虎的豪壮 ABCD 7.黄河,带着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迈着浩浩荡荡的步伐向我们奔腾而来。今天,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经典对联排序】下面是一副有关黄河的对联,但上联的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填序号) 上联:流不尽滔滔黄河千年岁月波浪滚滚 下联:巍巍嵩山烟雨渺渺诉不完人世沧桑 排序:_ _ 【俗语收集运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写出你收集的一条,并运用这条俗语造句。 我的收集: 我来造句:

4、【真挚情感表达】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例句:黄河是一首交响乐,只有努力奋进的人,才能谱写辉煌的乐章。 仿句: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壶口瀑布(节选)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

5、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甲 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

6、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 乙 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 丙 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

7、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

8、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8第段甲、乙、丙三处正确的词语填写顺序应是( ) A突然 轰然 顿然 B顿然 轰然 突然 C轰然 顿然 突然 D顿然 突然 轰然 9仔细阅读段,“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 _,“窄”具体指的是 _。(请摘选原文词句回答) 10第段画曲线句子运用了 和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_。 11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生动、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B文章写了作者二到壶口,于枯水季观瀑,通过秋日的冷清、寂寥,反衬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

9、气势。 C全文形象可感,借助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D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人历经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12请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黄河的重量 徐勋国 出黄陵,去壶口,想看看黄河。 这一程有160多公里,车行两小时多一点。穿行在黄土高原,远近一个个山坡、一眼眼窑洞闪过。山对山,沟绕山,人隔着山头互相看得见,但要走到一起,得走上大半天。陕北情歌唱得好:“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

10、们拉不上那话话呀招一招手。这几句歌词,当是真实情境的写照。 车驶入蜿蜒的晋陕大峡谷。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长三十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两壁陡峭,犹如斧劈。深褐的崖壁满是层层叠叠书页一般的横纹,这是一部厚重的天书大地的历史、岩石的年轮。侧望深壑,五六十米宽,河水清清,缓缓而泻;斜阳穿过山垭,洒落河东,点点金光。 这是黄河? 这是黄河! 远远看见,两边大山之间,雪白的水柱挟带雨雾直冲云天。那是壶口! 早已从影视里看过无数遍壶口瀑布:奔腾咆哮,浊浪滔天。泥黄、汹涌,已深深嵌在心里。 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碎石如斗,沟沟坎坎积了一泓泓浑水。右边是深渊,水声隆隆。迎着冲天水柱和阵阵

11、雨雾,我们跳着蹦着,越过巨石,绕过水洼。再往上走,沙洲尽头,壮阔的黄河扑面入怀。 这是壶口,黄河的中游。这里,黄河二百多米宽的河面,像一幅绢帛立轴,从巍峨的大山上铺展下来。浅处,碧波把青山映在画里,让人产生一种走进画境的冲动。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黄河,我来了!”回想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曾有过九次坐车越过黄河,都只是张望一下浑浊的河水,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它。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 回身,但见连着崖壁,一方巨石突兀,直抵河心。壮阔的河面因它而突然收缩,巨石底

12、下几乎掏空,汹涌的激流还在摔打、磨蚀、撕咬,激起阵阵几丈高的雪白水柱。随游人登上石台照相,俯瞰脚下汹涌的怒涛,隐隐感到大地在震颤。突然,背后一声訇然巨响,石台下掀起一阵巨浪,巨浪越过头顶,又兜头砸下,把台上的游客浇个透湿。人们先是一阵尖叫,随即转为一阵嬉笑,好一番透怀的畅快!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生在瞬间,但对于我,却像是一种早已安排的仪式: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是一种洗礼。从此,我与黄河,便难分彼此。 把这里称作壶口,是因为它的地形呈大肚小口。两百多米宽的河面到了这里,骤然收缩,河水将山岩切割成一条长三十多公里、宽五六十米、落差二三十米的深壑,这就是晋陕大峡谷。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

13、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四周白沫喷涌,水雾弥天,激荡轰鸣不已。俯瞰深渊,黄河就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奔流南下,一去不返。 黄河长约5 464公里,跨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流入渤海。壶口是黄河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平静温柔的黄河,到了壶口,就突然改变自己,奔腾咆哮、激荡轰鸣,那是在隐忍中的爆发,展现一种开天辟地、冲决一切险阻的伟力。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很重很重,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 导游说,四千多年来,壶口瀑布奇观已经北移了

14、将近三公里,而且还在北移。眼下是一片浓绿的春天,河水是清的,到了深秋,它会泛黄,是泥黄,像影视里常见的。看来,我所看见的,只是黄河的一瞬,也只了解了黄河的一点点脾性。 (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黄河的游踪:入晋陕大峡谷,沿岸溯河而上,往沙洲尽头,登上石台。 B第段与第 段两段均运用数据说明,意在反复强调晋陕大峡谷的规模之大。 C第段以一问句独立成段,突出作者初见到黄河水清澈而平缓时的惊讶之情。 D本文与梁衡壶口瀑布都着力描绘壶口奇观,借以抒发对黄河深沉的情感。 14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示例:写沿途所见所想,表现黄土高原山高路绕;交代了黄河所处的地理环境,为下文写壶口瀑布作铺垫。 15从“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