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36543214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只此青绿火遍全国之后,东方演艺集团力邀现代舞艺术家沈伟耗时20个月创排出一部同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舞蹈诗剧诗忆东坡,日前在上海首演。如果说“青绿”是因为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使得观众如痴如醉,那么“东坡”则因为审美超前了“三步”,而使得观演反响两极分化这部囊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琴棋书画诗词赋和当代艺术里的现代舞、

2、交响乐、当代画,具有镜头感、抽象感,整体节奏还相当慢的作品,对于不熟悉以上融汇东西、博古通今的艺术形式且预设自己要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而言,不太会符合预期。这就造成了观演后的两极反响喜欢该剧的赞赏它为“国际传播领域中,既发扬中国审美特质,又符合海外欣赏习惯的破冰之作”;不喜欢该剧的则在社交媒体上“劝退他人”道:“被创(受到创伤),快跑!”同为“青绿”与“东坡”的“父母”,前身之一为东方歌舞团的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演艺集团,承载着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全民盛事。只此青绿引舞蹈观众“竞折腰”是东方演艺近年来又一个现象级作

3、品。“青绿”的成功,在于让故宫博物院里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该剧把这幅名画的制作过程一一拆解、展现,让观众了解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如今称之为“非遗传承人”在成就一幅被视为江山社稷主题的传世之作中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色调上再现了出自矿石的石青、石绿以及群青、赭石、朱砂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其舞蹈动作设计之美,在具有宋代流行色的背景下,轻易地打动了最广大的观众。而戴着眼镜的展卷人,赋予该剧当代视角。在临近剧终时,他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的“隔卷作揖”则深切打动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今天的“传承人”以往,中国舞蹈剧目中很少有以解读作品角度切入的

4、“阐释性”剧目解释说明,是话剧的功能。因而,从以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角度而言,“青绿”是从零到一的巨大突破。“青绿”是以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东坡”是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既然有了“青绿”的成功,东方演艺并不想“自我重复”,而是“更进一步”,邀约了戏曲坐科10年、擅长中国琴棋书画且因现代舞而蜚声世界的现代舞艺术家沈伟,来创作一部以现代舞展现苏东坡诗词精神的舞蹈诗剧太难了!沈伟起先婉拒三次。最终,对于如何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挑战,激发了沈伟的创作欲望。诗忆东坡“审美超前”的三步,首先在于不叙事。名字里有“东坡”,但该剧不谈东坡个人成长、官场失意、情感“两茫茫”,只是以沈伟自3000

5、首苏东坡诗词中,按其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绪,梳理出15首来展现其精神内涵。为什么是15首?最初是29首,“不能字太多,字多就成为话剧了”,沈伟说得实在,舞剧就不应该开口唱几首歌、字幕出太多字唱歌的是歌剧或音乐剧,字多的是话剧。艺术家的能耐就在于,在剧种规范里创造艺术。不叙事带来的第二步“审美超前”是较抽象。音乐,能做到“拟声”已经算是尽力具象了。所以民乐里听得出百鸟朝凤,交响乐里听得出彼得与狼,但也就限于动物发声而已。舞蹈,能做到“拟形”也是高手,如朱鹦。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审美知识如作家作品可以学,审美感受纯粹个人体验靠积累。举例而言,全剧开场,天幕上有一个动态图,展

6、示了东坡从眉州出发,途经常州、黄州、杭州、徐州等将近20个地点的路线图,每一个箭头都是白色直线。第五幕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视频画面上只有一个握着毛笔的人的手,下笔手法如书法般顿挫,以为他要写字呢,忽发现黑色毛笔换成了白色毛笔,继而再换成青绿色油画刷子,再以明黄色提亮且笔触转而油画“刷”,勾勒出的线条进而接近旅法画家朱德群的风格有人,能了悟“这是东坡此生路线图乃至精神路线的艺术化呈现,且是该剧点题之处以中国书法技法入手,以东西融合的色彩与线条形成当代画作”;有人则质疑:“舞剧里为什么要插一段不知所云的画画啊?”似乎,也对。较抽象,带来第三步“审美超前”最容易引发的问题感受“劈叉”。完全跟得上审美逻

7、辑且熟悉沈伟以往作品风格的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完全跟不上的则感觉“被重创”到匪夷所思;时而跟上时而掉队的观众则容易陷入怀疑: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还是剧?跟得上审美逻辑,需要对于宋代美学的了解,不止于只此青绿;对于苏东坡的了解,不止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表达;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熟悉,不止于古琴的高山流水一曲;对于中国作曲家创作西方交响乐的了解,不止于谭盾一位,最好还熟悉该剧作曲陈其钢;对于舞剧不叙事不惊讶;对于现代舞不叙事不惊讶;对于全剧节奏缓慢能适应也就90分钟回到宋代时间感、脱离快节奏生活,为何不能试一下?纯粹从艺术形式来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青绿”是“连环画”;“东坡”是“文人画”。

8、“审美超前”从来不是艺术家的错。契诃夫的海鸥首演失败;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首演失败从不妨碍它们成为经典。但是记得要为“审美超前”的艺术作品“搭建沟通桥梁”是出品方必须“多虑”的部分。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诗忆东坡是为了“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那么就应该同时配套有关现代舞、宋代美学、东坡诗词精神、舞剧与舞蹈诗剧的区别乃至西方当代艺术甚而美学思潮等领域的演出前解读演出前后、线上或出版物等形式均可。甚至建议,“青绿”也要适当配套解读课程对于书画、非遗也做进一步拓展传播。今后,一部剧就是一个“台前演出加幕后解读”“线上传播加线下普及”的“系列工程”了。(选自朱光“审美超前”记得搭桥)1. 下列对原文相关

9、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忆东坡与火遍全国的只此青绿一样,都是东方演艺集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创排的舞蹈诗剧。B. 只此青绿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火遍全国,引舞蹈观众“竞折腰”,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C. 只此青绿拆解、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制作过程,再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这幅名作中做出的贡献。D. “审美超前”并不妨碍艺术作品成为经典;但要为“审美超前”的作品搭建沟通桥梁,例如配套与之相关的解读课程。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忆东坡观演两极分化,褒贬不一,原因之一是该剧不能满足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预期。B. 与只此青绿

10、以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不同,诗忆东坡则是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C. 为合乎剧种规范,避免字幕出太多字,诗忆东坡作者将剧中诗词由最初的29首删减为15首。D. 诗忆东坡的“审美超前”表现为不叙事、较抽象等,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故事情节,只谈情感变化。3. 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巨大突破,不属于其表现的一项是( )A. 采用石青、石绿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B. 以宋代流行色为背景的优美的舞蹈动作设计。C. 戴眼镜的展卷人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隔卷作揖。D. 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4. 请简要说明加点词语“劈叉”“连环画”“文人画”在文中的

11、作用。5. 作者是怎样论述第二步“审美超前”“较抽象”的?请概括说明。【答案】1. B 2. D 3. D 4. “劈叉”指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在文中比喻迥乎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观剧感受,生动形象且新颖别致。“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通俗读物,而“文人画”追求技巧与个人风格,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文中分别用来比喻只此青绿诗忆东坡,鲜明而准确地表明两者艺术形式的不同。 5. 先举例论述音乐、舞蹈的抽象性。再陈述观点“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最后通过列举不同的观演感受来论证观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

12、盛事”错误,原文第二段“同为青绿与东坡父母”,前身之一为东方歌舞团的东方演艺集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全民盛事。只此青绿引舞蹈观众竞折腰是东方演艺近年来又一个现象级作品”。据此看出,并非只此青绿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审美超前表现为不叙事、较抽象等,其根本原因是”“只谈情感变化”错,原文第五段“诗忆东坡审美超前的三步,首先在于不叙事。名字里有东坡,但该剧不谈东坡个人成长、官场失意、情感“两茫茫”。由此看出,逻辑关系不成立,“只谈情感变化”曲解文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

13、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观点是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巨大突破。与实现巨大突破相对应的信息区间是文章第三段。原文第三段“该剧把这幅名画的制作过程一一拆解、展现,让观众了解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如今称之为非遗传承人在成就一幅被视为江山社稷主题的传世之作中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色调上再现了出自矿石的石青、石绿以及群青、赭石、朱砂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其舞蹈动作设计之美,在具有宋代流行色的背景下,轻易地打动了最广大的观众。而戴着眼镜的展卷人,赋予该剧当代视角。在临近剧终时,他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的隔卷作揖则深切打动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今天的传

14、承人因而,从以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角度而言,青绿是从零到一的巨大突破”。据此看出D项强调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不能体现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巨大突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第七段“较抽象,带来第三步审美超前最容易引发的问题感受劈叉。完全跟得上审美逻辑且熟悉沈伟以往作品风格的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完全跟不上的则感觉被重创到匪夷所思;时而跟上时而掉队的观众则容易陷入怀疑: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还是剧”。据此可分析出,“劈叉”本指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在文中比喻迥乎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观剧感受,生动形象且新

15、颖别致。原文第八段“纯粹从艺术形式来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青绿是连环画;东坡是文人画”。据此可分析出,“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通俗读物,而“文人画”追求技巧与个人风格,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文中分别用来比喻只此青绿诗忆东坡,鲜明而准确地表明两者艺术形式的不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原文“音乐,能做到拟声已经算是尽力具象了。所以民乐里听得出百鸟朝凤,交响乐里听得出彼得与狼,但也就限于动物发声而已。舞蹈,能做到拟形也是高手,如朱鹦”,据此看出,先举例论述音乐、舞蹈的抽象性。原文“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审美知识如作家作品可以学,审美感受纯粹个人体验靠积累”,据此看出,再陈述观点“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原文“举例而言,全剧开场,天幕上有一个动态图,展示了东坡从眉州出发,途经常州、黄州、杭州、徐州等将近20个地点的路线图,每一个箭头都是白色直线。第五幕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视频画面上只有一个握着毛笔的人的手,下笔手法如书法般顿挫,以为他要写字呢,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