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6541199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读晚背高频知识清单(一)-高考语文复习素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晨读晚背材料 (一)内 容 简 介高考必备篇目孔子语录论语文言文常见实词爱、安、被高频成语望文生义类成语 ( 一)作文训练人生三乐,孰先孰后?一、高考必备篇目孔子语录论语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 (w) 日三省(xng)吾身:为 (wi)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chun) 不习乎? ”(学而)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zh) 也。

2、” (为政)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8.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 )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二、 文言文常见实词 1.爱(1) 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 “古之遗爱也。 ” (左传)(2) 动词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 陈涉世家)喜爱爱其子,

3、择师而教之。 (师说)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 梁惠王上)(3) 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 梁惠王上)2.安(1) 形容词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 动词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抚慰,安抚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并序)3.被读音一:bi(1) 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 动词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遭受被箠楚受辱。 (报

4、任安书)读音二:p,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 陈涉世家)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三、高频成语1.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误解为】轻而易举。2.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3.半青半黄: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也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误解为】脸色不好。4.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误解为】无中生有。5.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误解为】没有长处。6.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误解为】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7.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误解为】连续不断

5、,络绎不绝。8.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9.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误解为】不可思议,不可理解。10.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误解为】一钱不值。四、作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助人为乐,知足常乐, 自得其乐,是有关“乐”的三种表达。如果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自得其乐、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才有可能去助人。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6、,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范文】内外兼修,知足常乐不论自得其乐,还是知足常乐,亦或助人为乐,归根结底在一个“乐”字上,快乐,乃人生之必然追求,不 论身份职业、年龄性别。若要为“三乐”排序,我的答案是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因为人生之乐,可自内而外,内外兼修, 在圆满中方可知足常乐。人生之乐,必然落脚在内索自身,即自得其乐。依照钱钟书的理解,内在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倘若不能自得其乐,即便海味山珍、高宅大屋,也是“秋 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然而,却也有人具备把忍受变成享受之能,虽则栉风沐雨、餐风饮露、刀兵临身,依然不改其乐。试问,如果缺少内在的自得其乐

7、,颜回何以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如 果在意宦海沉浮,苏轼如何能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得其乐?故而,人生之乐首先在于自得其乐,其核心 则是精神的圆满,是内心的快乐。也因此,人生之乐,首先在于内索,内索之关键,自然在于人无论何时何地均 能通过内索而自得其乐。同时,人生之乐,亦能通过助人为乐的方式外求,这便是古人所讲的推己及人之道。追溯历史,助人之乐很早便体现在左传人生三不朽之说中,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何谓“立德、立功”?其实质便是以帮助他人获得快乐。至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更是强调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中获得快乐。此后,助人为乐,推

8、己及人,便是中国文化主 流,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快乐,便成为士大夫的主流追求。然而,快乐的外求之道一旦受挫,可能有“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的痛苦不堪,也会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潸然垂泪。此时,要获得快乐,更加需 要向内求索。内外之间,便是知足常乐的快乐之道。知足常乐的关键,在于知足。最难把握的,也是知足。刘禹锡陋室一座,却自比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自诩为“谈笑鸿儒”,做到了知足常乐。诸葛亮开济两朝,按理说应该满足,然而他却始终不忘北伐,“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什么情况下“足”,什么时候“足很 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对于我们时代青年而言,在个人物质条件上,我们需要知足常乐;在建设国家上, 我们当代青年却不能知足,应富有朝气,要主动作为,大有作为。总而言之,当代青年最理想的快乐之道,便是内外兼修,三乐具备:精神圆满,自得其乐;投身家国,助人 为乐;物质上知足常乐,事业上孜孜追求,享受不知足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