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属于“图形与几何”,学习中既要利用已有的相关经验,更要教会学生“数学地”看物体,包括通常在哪里看、怎样规范地看、看到的形状如何表达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身边事物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大量的信息通过人的视觉窗口进入大脑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强的人善于找到并表达物体的特征,而观察能力弱的人往往抓不住物体的主要特点本单元着重于若干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联系生活经验,辨认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2.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3.观察结构稍复杂的几何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会观察几何体,能辨认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图形2.教学难点:根据视图摆出几何体,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教学关键:能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与要领。
三、内容分析本单元观察物体的知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领域,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里的“几何体”,主要是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以及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分别安排在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单元里,而《观察物体》单元着重于若干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等三部分内容本单元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开展形象思维以前掌握的很多知识,在本单元学习中都要用到具体说来,认识简单的单个几何体及对单个几何体的观察等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重要基础,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到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要认真复习这些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有知识缺陷,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学生切实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来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等三部分一)联系生活经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初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与要领。
教学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以及从这些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因为长方体有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在三组面里各观察一个面,就能了解物体的主要特点而观察前面、右面、上面比较方便,因此人们往往观察物体的前、右、上三个面通过观察“投票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活动,把正对着自己有“投票箱”三个字的面称为前面,把自己右手边的那个面称为右面,物体上边的那个面称为上面,初步体会物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含义二)认识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较简单的几何体先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照样子摆出一个长方体,再从不同位置仔细观察顾名思义,“观察物体”是用眼睛去看物体如果不摆出物体,只是看教科书画的立体图形,就不是真实地观察物体学生不可能真实经历从前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的活动,也不可能真实体验几何体各个面的形状,更不可能获得观察物体的知识技能另外,学生动手摆出几何体,能通过触觉感知其形状特点,这是对观察物体的视觉信息的有力支持和必要补充,能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要边看边说,分别说出从前面看到什么形状,从右面看到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到什么形状这是三维立体向两维平面转化的思维活动,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活动。
教学要注意的是,学生把几何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形状表达出来,有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三)观察结构稍复杂的几何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观察由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但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而是一个稍复杂的几何体,体会它右面和上面的视图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把观察一个物体的三幅视图适当联系起来,共同反映几何体的结构与形状特点几何体和它的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指:几何体的形状特征通过前面、右面、上面等视图表示出来;根据一幅(或两幅、三幅)视图想到和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根据视图摆出几何体是空间想象十分丰富的操作活动,在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增添了本单元的学习趣味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课时: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