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495889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专练-风俗礼仪类1下列各项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祖,取道”中“祖”是指祖先,后也可是对开创基业有功君主的尊称。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D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子来时新社”中的“新社”指春社,是古代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B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

2、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C稽首是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使用。D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皇帝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古代车位的左右尊卑明确固定,均以左为尊。3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4下列对加

3、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D古人讳言死:天子之死曰崩,大夫之死曰薨,士之死曰不禄,庶人之死曰死,未成年而死叫殇,少壮而死叫夭,自然地终结生命叫老。5下面关于节日的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源于“火把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B清明节,据传为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

4、、放风筝、插柳戴花等。C寒食,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D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农历四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囊、吃粽子、插菖蒲、驱“五毒”等。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B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C再拜,拜两次,

5、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再拜也是一个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D先秦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毂”“寡人”“朕”。“朕”先有“我”之意,后秦嬴政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朕”为后者意。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C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

6、少牢。D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附近山上举行,在山上筑土为坛祭。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或孟)、仲、叔、季。B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东面西,其次是坐北面南。C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D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和豕,诸侯祭祀用少牢。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对他人的尊称有:君、公、足

7、下、不才、先生、长者、在下、兄台等。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C“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D“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10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羊,未为马,申为猴,酉为鸡,成为狗,亥为猪。B“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

8、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如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C“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D“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仲秋”指农历八月。B修禊事,古代风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人们群聚于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祷消灾。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C飧饔,是古时招待宾客

9、的两种礼宴;“飧”指早餐,“饔”指晩餐,引申为吃饭。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写出百姓非常贫穷,吃不上饭。D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央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稷”,谷神叫“社”,后来以社稷代指国家,可见土地和粮食的重要性。C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封禅”。D古代祭祀前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

10、戒”。1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耆艾、耄耋、期颐B周礼九拜:稽首、顿首、空首、黔首、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C古代祭祀常用词:牺牲、太牢、少牢、斋戒、封禅、合卺D古代表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有:殿下、麾下、足下、膝下、吾子、令坦、先考1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姻亲,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同中有异,是血亲中的一部分。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D古代祭祀用羊、牛、猪各一头,称“少

11、牢”,用羊、猪各一头,称“太牢”。因此,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E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F顿首,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表示感谢。15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衅钟是周朝礼仪。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豫游之乐”,豫游,即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

12、”,秋天出巡为“游”。16下列句中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B“妪,先大母婢也”,“大母”是对自己已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是对自己已死去的母亲的敬称。C拜是古代一种非常隆重的礼节,“拜”最典型的动作是在地上“以头著地”,一般用在臣对君、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场合。鸿门宴中“再拜”指行多次叩拜礼。D“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1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端章甫”是古代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的穿戴。其中,“端”指的是一种礼帽,以黑布

13、制成;“章甫”,指的是古代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B在古代社会,学校有“校、庠、序、学”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庠”,周称“序”,“学”则代指前三种,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C千乘之国指有一千两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规模的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朝向东而坐为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从鸿门宴中的座次排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1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就是保护主帅,这个人就叫“参乘”。B婚姻,意为儿女

14、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母亲去世。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

15、,秋季朝见为朝。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20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荆轲刺秦王中即是此意。B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C古代所谓的“五礼”是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凶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平礼。D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以拱手示意为主。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指祖先”错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既祖,取道”出自战国策中荆轲刺秦王,是荆轲行至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