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495887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8.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峨红致立峨红致联读联读必修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诵读诵读四首四首诗歌,诗歌,找出意象、分析特点、比较异同,并分析原因找出意象、分析特点、比较异同,并分析原因。2.2.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探究探究词人情感。词人情感。预习检测预习检测作品作者时间标记时代背景作品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作品作者时间标记 时代背景作品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1919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革命战士革命战士红烛闻一多1923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俄国革命俄国革命牺牲奉献者牺牲奉献者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1962年1983年反右运动反右运动命运抗争者命运抗争者致

2、云雀雪莱1820年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追求理想、自由者追求理想、自由者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活动一:初读诗歌,寻“他他”默读,结合注释,整体感知,放声朗读。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活动一:初读诗歌,寻“他他”画出诗中描写他(它)的句子,补充表格,概括形象特点。作品作品主人公主人公形象特点形象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我”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我我”攀登者(勇士)攀登者(勇士)红烛红烛红烛红烛 致云雀致云雀云雀云雀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活动一:初读诗歌,寻“他他”画出诗中描写他(它)的句子,补充表格,概括形象特点。作品作品主人公主人公形象特点形象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

3、我”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我我”攀登者(勇士)攀登者(勇士)红烛红烛红烛红烛 致云雀致云雀云雀云雀放歌者(斗士)放歌者(斗士)奉献者(壮士)奉献者(壮士)追寻者(雅士)追寻者(雅士)活动二:再读诗歌,品活动二:再读诗歌,品“他他”四首诗各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情感?这些意象有何异同?为何有这些不同?请填表格。作品意象意象特点意象异同原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红烛 致云雀 作品意象意象特点意象异同原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 致云雀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雪峰、太阳、山海、石砾、深渊、雄鹰、雪豹、蜘蛛红烛云雀汹涌磅礴巨大的力量辉煌壮观谦卑坚毅红色、燃烧、流泪、创造光

4、明欢乐、自由、歌喉婉转同:境界阔大 视角变化 烘托形象 象征意味异:阔大与渺小 雄壮与凝重 整体与个体同:单个物象 托物言志异:牺牲奉献 自由灵动力量的赞歌讴歌坚韧的生命力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歌颂云雀追求理想的精神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他他”与与“他他”在这四首诗歌当中,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与诗中形象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自行阅读预习单上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总结出诗人们的时代精神特质,并思考他们精神的共同之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人。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

5、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女神和屈原为其代表作。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2.创作背景: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1.作者简介:

6、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2.创作背景:1962年8月昌耀26岁时所作本诗,写于特殊年代,昌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先后辗转于

7、青海的藏族乡村、西宁的郊区工厂、祁连山等地,生活艰苦,命运坎坷。是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的一首短诗。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初稿时诗人正处于自己人生的一段苦难经历中,20多年过去之后,当改革开放到来,让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写作的状态,他重新删定了这部作品。红烛红烛1.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

8、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2.创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出

9、版。诗集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本诗是诗集红烛的序诗。致云雀致云雀1.作者简介: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179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他祖父是受封的男爵,父亲是辉格党议员。雪莱天资聪慧、根骨异于常人,当同龄孩子还在识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诗了。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

10、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2.写作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

11、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他他”与与“他他”作品创作时间当时年龄时代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919年9、10月间27岁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峨日朵雪峰之侧 1962年8月2日初稿26岁反右运动反右运动1983年7月27日删定 47岁红烛1923年24岁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俄国革命俄国革命致云雀1820年夏28岁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他他”与与“他他”作品形象特质精神共通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致云雀“我”是时代精神的投射与放大“我”是诗人精神的写照与超越借红烛表现甘愿为国牺牲的精神借云雀表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对奋发昂扬、勇敢进取、不懈追求的青春的吟唱。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作品 主要意象 写作主旨沁园春 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